沙場秋點兵,精心磨利刃。秋日的朱日和訓練基地大軍云集,各類實兵實裝實彈演習一場接著一場。久未落雨的演兵場上,戰車馳過,黃沙遮天蔽日,嗆人的塵土讓我本已干渴的喉嚨幾乎要冒出煙來。
作為裝甲兵工程學院的大二學員,我在暑假之初被分配到陸軍第38集團軍某團三連任二排長,接著追隨連隊來到大漠深處駐訓。翻土嶺、越陡坡,裝甲集群快速向出發地域集結……這是我所在三連參加“和平使命—2014”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武裝力量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前,進行的一系列適應性“熱身”訓練課目。
三連是著名作家魏巍所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原型部隊,在朝鮮戰場上因松骨峰阻擊戰而一戰成名。
近年來,三連隨所在團在全軍率先進行了數字化改裝,先后出色完成了試驗試訓、聯合軍演、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成為聞名全國全軍的英模連隊。身處英雄的連隊,讓我一次次近距離觸摸到勇猛果敢的英雄心跳、感受到薪火相傳的英雄情結。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到連隊任排長沒幾天,就輪到了我所在的排值班。我這位新排長負責統籌全連的一日工作、訓練和執勤。一些老士官認為我剛來,情況不熟悉,工作里可能會疏漏百出,替我捏把汗。因為我在軍校學員隊模擬連里曾擔任過班長、排長和指導員,心里有些底氣!我根據連隊每天的不同任務,把教育如何組織、早操和晚飯后的時間安排、早操與練隊列時間分配等都作了詳細規劃,力爭做到有條不紊。值班一周,大家不得不對我這個“學生官”刮目相看了。尤其是我對值班中出現問題的點評及要求改正措施,更是讓大家覺得軍校“模擬連”培訓出的學員,與部隊的日常管理提前實現了“接軌”!
然而,我在體味著一名真正基層帶兵人責任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本領恐慌”。那是我當排長后首次參加連隊協同訓練,戰車跨過進攻出發地線后,映入眼簾的全是起伏的溝壑、彌漫的硝煙,這些在課堂上經常見到的畫面如今成了現實。尤其是我坐在新型戰車里,望著那一排排按鍵和閃爍的指示燈,覺得課堂上學到的一些東西,自身能力與部隊的新裝備和未來打贏需求相差甚遠。那天晚上,我和連長聊了很多,他說如今部隊先進的武器終端有了,便捷的指揮控制系統有了,更需要有高水平的指揮員將二者有機連接起來。
連長的一席話,驚醒了我這個“夢中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要求我們不僅要向書本學,更要向實踐學、向身邊的戰友學,真正把軍校里掌握的知識、技能與部隊、實戰接軌,把“拿文憑”與“上水平”統一起來。
我知道,排長,在我軍干部隊伍編制序列里可謂是最小的官,也是生活在基層和戰士最貼近的官,他們所發揮的作用舉足輕重。如何當好一名排長?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把自己定位為三連的一名新兵,對照三連的連史連訓,勇于磨礪自己的血性虎氣;真心拜一些老士官和裝備保障技術骨干為師,努力掌握武器裝備性能;虛心向營連干部討教,探尋帶兵心得、管理方法、指揮藝術。每次執行任務,我力爭干在最前,做好樣子。課余活動,我努力與戰士們打成一片,做到身在兵中,兵在心中。排務會上,我坦誠自己的弱項和存在的問題,請大家幫助我一起成長。漸漸地,從戰士們的眼中,我看到了信任與尊重,面對他們“排長”“排長”的稱呼,我答應著也感覺格外踏實。
時間過得很快,因為到了即將開學的日子,我不得不結束了實習生活。鐵流滾滾、電磁密布,我離開三連時,戰友們正投入著緊張的戰斗演練,因為上合組織聯合演練已正式拉開帷幕。驅車駛離朱日和訓練基地時,我看到高高的圍墻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從這里走向戰場。我想:它在某種意義上是說,在這里訓練合格的部隊,才能真正走向戰場。回望暑假的排長任職生活,我深刻感到:作為一名軍校學員,成為一名合格基層指揮員的路還很長,誰能時刻保持“本領恐慌”的緊迫感,將這段路程縮短得越快,誰就能早日馳騁未來戰場!
(作者為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員)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