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靜態點驗到動態評估
檢驗評估過程中,考評組著力把所有的武器裝備“逼”上戰場、“逼”出作戰效能,實現了武器裝備從檢查點驗向檢驗評估的“四個轉變”:
——變“重比例”為“重效能”。過去,檢查點驗主要是“對賬簿、查損毀、算比例”,以“百分比”論英雄。如今,檢驗評估按照結合部隊年度演訓實踐活動,全面評估裝備戰技術性能。某步兵旅火炮全部參加實彈射擊,但配套的作戰保障裝備射擊指揮系統和偵察雷達參訓率低,結果該項得分被大幅折減。
——變“點單裝”為“驗系統”。以往逐件點驗,重在檢測單件裝備技術參數,此次檢驗評估的基本原則是“凡成系統的不分解實施,凡能組合的均一體檢驗”。某旅多套車載榴彈炮系統接受實彈射擊檢驗時,其中1部電臺出現故障不能正常通信,影響了該系統戰備率水平。
——變“進庫房”為“上戰場”。有的新裝備封存在庫房數年,上了戰場還是“新”裝備,沒人“玩得轉”;有的裝備元器件老化,躺在庫房里“體檢”合格,拉出去、打起來就“掉鏈子”。檢驗評估中,某旅工程機械作業未派出警戒、陣地配置不合理等日常訓練和戰術問題也成為“失分點”。
——變“抽樣查”為“全覆蓋”。過去,軍以上單位組織檢查點驗,主要采取抽查部分營連或戰斗單元的方式進行。如今,檢驗評估采取旅團全建制、全員額、全裝備、全要素出動。某旅因實彈檢驗裝備參訓率不達標,嚴重影響檢驗評估成績,讓旅領導直呼“沒想到”。
真正把完好率、配套率的“水分”擠干了,武器裝備距離能打仗、打勝仗的目標就更近了。部隊各級指揮員普遍反映,此次武器裝備戰備率檢驗評估雖然揭了短、亮了丑,但進一步強化了官兵“武器裝備管理的要義在于實戰化運用”的認識,必將引發部隊裝備管理模式的深刻變革。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