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會議舊址。王建民 攝
秋日古田,層林盡染。
剛一踏上這塊神圣的紅色熱土,心中肅然起敬。從1929年3月11日,朱德、毛澤東率領紅四軍首次入閩,到同年12月28日,紅四軍召開彪炳青史的古田會議,歷時292天。如今,會議舊址依舊,樹木田野已是新枝新貌。走進當年的會場廖氏萬源祠堂,這座面積不大的客家古建筑,卻承載了一個政黨和一支軍隊的前途命運。
1929年,紅軍只有兩年的軍齡;1929年,紅軍在閩西從孤軍壯大成勁旅;1929年,紅四軍先后召開了3次黨的代表大會。在中共黨史、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從此,“古田會議”影響著中國革命的昨天和今天。
置身在古田會議舊址,腳下河卵石鋪就的地面,多了幾處青苔,仿佛在記錄這里消逝的年輪;懸掛墻壁的那座老時鐘,也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這里定格的歷史瞬間;祠堂紅柱上的標語,更像揮舉的巨臂在發出從未停息的吶喊。
從毛澤東、朱德、陳毅的辦公房前走過,那扇打開的小門,擺放一角的小桌靜謐安詳。傍晚的余暉從天井照射下來,整個祠堂鋪上了一層耀眼的金黃。于是,我們的思緒追溯到了85年前的1929年,古田會議召開前的292個日日夜夜。
“紅軍入閩第一村”94歲的老游擊隊員劉家彬講述當年的紅軍故事。王毅 攝
紅四軍入閩第一村
閩西和贛南緊鄰,這里崇山峻嶺,樹木蓊郁,地勢險要,自古就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
趕了一段山路,記者一行到達長汀縣四都鎮樓子壩村的一個叫姜畬坑的村落。“紅軍入閩第一村”的金字牌匾就掛在村舍墻上,表達著村民心底的自豪。
1929年3月11日,農歷二月初一。入夜,霜重霧濃。朱德、毛澤東率領紅四軍從江西瑞金首次進入閩西。之前,四都榮坑地下黨員劉秀炳受委派,專程到江西壬田一帶與朱毛紅軍接頭。在劉秀炳等人的帶領下,紅四軍到達長汀縣四都鎮境內的樓子壩村。這一夜,沉睡的山村被急促的腳步聲和馬蹄聲喚醒了,而樓子壩這個地名也從此被載入史冊。
姜畬坑自然村,位于福建長汀和江西瑞金的交界山區。四周是幽深的原始森林,參天巨木夾雜萬頃竹林拔節生長。千年古道上走來的這支軍隊,引來了山村的好奇。
今年94歲的老紅軍游擊隊員劉家彬告訴記者,當時村里有三、四十戶人家,百幾十口人。因為是在夜里,大家對遠道而來的紅軍又一無所知,所以開始只是在家里偷偷往窗外看。看到路過村莊的紅軍秋毫無犯,大家慢慢平靜下來,預感著會有大事發生。紅四軍入閩后的第3年,劉家彬的父親劉振庚和村里的劉振力、劉振升、來妹仔、七和仔等人參加了紅軍,但一去再也沒有音信。
天亮了,紅軍隊伍很快通過姜畬坑后龍山的古道,沿半坑、樓子壩、溪口、朱坑直奔四都。建國后,曾任紅四軍特務營營長的畢占云中將在回憶錄中寫道:“閩西山溝的夜,特別的黑,根本看不清哪是山哪是路。當時雖有老鄉給帶路,可是,對長期轉戰贛南、十分疲憊的我們,摸黑走這樣的山路,實在夠艱難的。不少同志的腳碰壞了,腿摔傷了......然而前面的人跌倒了,后邊的人把他扶起來;有的人走不動了,別人立即把他的槍掛在自己肩上,攙著他走。互相鼓勵的聲音,到處都可以聽見,就這樣,一直摸到下半夜,才摸到進入閩西的第一個宿營地——四都。”
四都位于長汀縣西南部,是一個群山環抱的山區小鎮。當時沒有國民黨軍隊駐扎,長汀地下黨組織在這里秘密建立了農會,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出于戰術上的考慮,朱德率領部分隊伍從陂下凹背村向東直奔四都鎮所在地同仁村,毛澤東率領特務營向東南方向沿四都河經水口橋到達四都墟場下賴壩。兩支隊伍成鉗形挺進,在下賴壩會合。
據96歲的四都鎮紅都村老紅軍賴泰金回憶,這一天,正好是四都鎮的墟日,又是當地民俗二月二“迎關公”巡游的會期。下賴壩墟場上人山人海,聽說有軍隊來,有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嘩一下散開躲在附近的山上。沒想到的是,紅軍戰士個個和靄可親,有的戰士還加入了抬菩薩的隊伍。于是迎神的隊伍又重新響起了嗩吶聲。
在墟場邊的井坪下,毛澤東站在一條椅子上號召工農群眾團結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農政權。紅軍宣傳員們把寫好的標語、布告貼上街,趕墟的人群迅速把紅軍的消息傳遍了各個村落,窮苦百姓知道了“紅軍是窮人的隊伍”。
在下賴壩墟場的“協和店”,毛澤東主持召開了紅四軍團以上干部會議。分析敵情,討論紅四軍進軍閩西后的行動方向。當時尚年幼的下賴村村民陳立權還是協和店的一位雜工,他勤快地給開會的紅軍燒水倒茶,給自己留下了一個終生榮耀的話題。如今,協和店的招牌依舊懸掛在一間陳舊的老店門口,無聲地訴說著當年。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