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加“朋友圈”是一種關注,更是一種認可。群眾其實不是怕領導,而是怕領導身上的官氣,只有真情實感才能換來群眾的真心實意,這樣才能被納入“朋友圈”,共同分享喜怒哀樂、分擔憂愁煩惱。
7月26日,《解放軍報》刊登一則報道,新疆軍區某步兵團開通了“鐵騎微博”,但剛開始不少戰士都不愿意把領導加進“朋友圈”。后來,該團完善了各類制度,采取了各種辦法,最終戰士們徹底打消了顧慮,主動把團領導加進了“朋友圈”。讀后,深有感觸,獲益良多。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領導干部多交“基層的群眾朋友”,但實際上,有沒有“群眾朋友”、群眾是不是真的把你當“朋友”,是不能一廂情愿的,正如報道中戰士尹立志所說“一開始我還不太想把政委加進‘朋友圈’”。誠然,人際交往,乃人之常情,也是人的自由,但不少人寧愿“掃一掃”“搖一搖”去“發現”新朋友,卻對身邊的領導干部選擇了忽略和屏蔽,這其中除了隱私外,或許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反躬自省的問題。
加或不加,朋友就在那里,不嫌多不嫌少。從心理學上講,朋友圈的開放可以被解讀為“認可”,可見在虛擬網絡,朋友的取舍、情感的遠近變得更加清晰直接。群眾其實不是怕領導,而是怕領導身上的官氣,要想被群眾納入“朋友圈”,就必須放下“架子”、俯下“身子”。
有魅力善傾聽。基層群眾在工作生活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有的甚至在生活中吃了不少苦,工作中受了不少委屈。所以,他們渴望通過虛擬的“朋友圈”來將真實感受宣泄出來,這時是否愿意聽牢騷碎語,善于理解疏導就成為檢驗一名領導干部思想修養、認識水平和人格魅力的試金石,更是能否融入“圈子”的先決條件,如果把網言微語“上綱上線”或者時常擺出“嚴肅面孔”,甚至延伸到現實生活,本末倒置進而失去群眾的信任,必然鮮于聽到真話、難以看到真相。
有主意能真幫。基層群眾長期固定在單一的環境中,面對遇到的矛盾和困難,有時充滿疑惑和困擾,作為具有開闊眼界、豐富學識和生活工作經驗的領導干部,必然容易成為群眾渴望宣泄、交流、求助的“良師益友”。然而,面對群眾的矛盾和問題,切忌“以事瑣而不耐,以事碎而不屑”,力戒不假思索,信口開河,而應在能力范圍內通過仔細傾聽了解情況,經過客觀調查考慮成熟后,給出科學具體的解答,確保送“真經”、支“好招”,進而慢慢建立起“朋友圈”里的形象及威信。
有真情嚴自律。“朋友圈”雖然是虛擬的,但人心卻是真實的,每一個頭像的背后,都有一個真實的個體和豐富的情感。所以,這個“朋友圈”更應成為領導干部真情實感的“網絡補丁”。用好網絡這個媒介,通過真心交心坦露喜怒哀樂,讓群眾看到領導干部的“平民本色”;通過嚴格自律摒棄不良情趣愛好,讓群眾感受“公仆情懷”;通過做到網上、網下一樣正,說的做的一樣真,讓群眾引發真情共鳴,將這樣的領導干部高高“頂起”。
有朋自“網上”來不亦樂乎。其實,群眾大多樂意“圈”里有那么些傾心相交的“領導朋友”,這樣反映情況更直接,溝通交流更順暢,不少人還以領導為自己“點贊”為榮,把“圈”里的領導當作榜樣目標。所以,往深層次說,群眾敢于、樂于和領導干部交朋友,不僅能密切干群關系,濃厚團結氛圍,更能凝神聚氣、強基固本,增強單位凝聚力和戰斗力。
(作者單位:91860部隊政治部)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