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征先遣隊到“扎根在天山”【2】
某型榴彈炮射擊時的場景。
長征先遣隊:確保主力部隊勝利突圍
1933年6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團,將湘鄂贛紅16軍、湘贛紅8軍、紅18軍分別改編為紅6軍團第16、17、18師。17師即新疆軍區某步兵團前身。時任師長肖克、政治委員蔡會文。
1934年7月23日,黨中央、中革軍委命令紅6軍團退出湘贛蘇區,向湖南中部挺進,作為長征先遣隊先期突圍,以調動敵人、偵察敵情和地形,并在湘中地區開辟一塊根據地,為中央紅軍長征創造有利條件。隨后,紅6軍團進行了認真準備,部隊兵員和武器由原來的6830人、3202支槍增至9750人,3700支槍。
1934年8月初,根據軍政委員會部署,紅6軍團隱蔽進到遂川的橫石和新江口一帶。8月5日,第17師49團攻占了敵內側封鎖線上的重要支撐點――遂川縣衙前,構建了突圍的側翼掩護陣地;8月7日下午3時,任弼時、肖克、王震率紅6軍團主力及附屬機構,率先踏上了萬里長征的艱難征途,拉開了長征的序幕。緊接著,紅6軍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續突破衙前到斗江、遂川至黃坳、遂川至七嶺、寒口至廣東橋四道封鎖線,確保了主力部隊勝利突圍。
爬雪山過草地:經歷“長征路上最艱難時刻”
1935年5月2日,紅6軍團開始翻越長征中的第一座大雪山——中甸雪山。雪山海拔5300多米,上山50余公里,下山20余公里。山勢陡峭險峻,積雪一兩尺厚,異常寒冷。山頂空氣稀薄缺氧,呼吸困難,行進十分艱難。宣傳員們走在隊伍的前面,不顧高寒缺氧,頭疼腦脹,站在寒風刺骨的山頂雪地中,呼著口號,打著竹板,鼓勵部隊前進。指戰員們忍受著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相互幫助,相互勉勵,終于翻過了第一座大雪山,于當晚到達藏族聚居的小中甸。
5月5日下午6時,紅6軍團在中甸召開了直屬隊和第17、18師連以上軍政干部參加的政治工作會議。5月6日至8日,紅6軍團在中甸及其附近進行繼續翻越雪山的各項準備工作。各連黨支部訂立了行軍競賽條約,要求黨團員起模范帶頭作用,把行軍減員降到最低限度;總結第一次過雪山的經驗教訓,要求部隊過雪山時不喝冷水、不休息、不落伍,安排身強力壯的黨團員負責幫助體力虛弱的同志過雪山;各單位預先抽出所有馬匹,并動員干部、戰士借衣服給傷病員;要求所有身體健康的軍事、政治干部,過雪山時親自擔任收容和政治鼓動工作。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