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大山深處,第二炮兵某旅一場夜間導彈發射演練正在進行。
盡管四周漆黑一片,端坐在營指揮車內的營長李文燦卻如同長了“夜視眼”,不慌不忙地發出指令:“前方500米陡坡,小心減速”“右翼小股敵特襲擾,注意防護”……
歷經重重阻礙,發射分隊準時占領陣地,成功發射導彈。
指著身旁不起眼的操作平臺,李營長說:“夜間導彈發射能如此高效,多虧有了這個‘寶貝疙瘩’。”
李營長所說的“寶貝疙瘩”,就是集成了通信保障、偵察情報、后裝保障等多個作戰要素的一體化指揮平臺。演練中,正是憑借上面的“夜視眼”實時傳回地形地貌、“敵方”動態等信息,李營長才得以洞察戰場全局,指揮若定。
據該旅領導介紹,第二炮兵信息化建設試點任務落戶該旅,部隊信息化硬件建設不斷升級,信息系統、要素集成等新理念也悄然進入官兵頭腦。
“現代戰爭模式已不再是某個作戰單元的單打獨斗,而是取決于作戰系統整體效能的發揮。”該旅領導形象比喻道:“就如同人的一雙手,單單指頭硬還不行,唯有攥指成拳才能打出最大力道。”
該旅借信息化建設試點的東風成立了攻關小組,對梳理出的20多個重難點問題進行專項研究,在第二炮兵率先構建導彈旅一體化指揮訓練平臺,實現了各作戰要素的互聯互通。
他們健全完善信息共享平臺,小到兵力數據、裝備信息,大到戰場環境、氣象地理,所有數據作戰單元均可實時共享,實現了信息流通由“樹狀”到“網狀”的轉變。他們按照“單元合成、要素集成、體系融合”的訓練思路,一改過去按建制訓的做法,通過“嵌入”“重組”等手段將各作戰單元按作戰要素進行編組配置。每次訓練,氣象、偵察、通信等專業全部“融為一體”。
記者在此次演練現場看到,發射一營剛接到轉進命令,“敵”情、我情和戰場環境等信息便已在指揮終端上一一呈現,為指揮員決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演練正酣的發射二營裝備受損“趴窩”,依托信息化綜合保障平臺,器材供應、裝備維修、導彈測試等多個要素迅速響應,前后接力提供保障支援……
“硬指頭”攥成了“鐵拳頭”。近年來,該旅10多項緊貼實戰的創新成果脫穎而出,被總部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