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賀蘭山麓,一場基于信息系統的聯合防空實兵對抗演練已經打響。某防空群指揮方艙內,熒屏閃爍,鍵盤“噠噠”。“紅軍”啟動警戒雷達、情報偵察系統、自動指揮終端,迅速鎖定目標,同時把各類數據參數同步傳達到“中軍帳”。激戰正酣,防空指揮通信系統信息處理器突然白屏,無線指揮通信頓時陷入癱瘓。
關鍵時刻,某防空旅士官黨員詹武迅速展開作業,檢查顯示屏插頭、電源,按下復位鍵,打開信息處理器后蓋,取出中央處理器芯片,將兩根發絲般的光纖線接到一起……一系列動作干脆利落,有條不紊。兩分鐘后,指揮通信系統起死回生。
與詹武握手,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手掌中那兩塊足有銅錢厚的老繭。他說:“練的!”走進詹武的工間,墻上貼滿了大大小小30余種裝備電路圖。詹武說:“看它們就像看電視劇一樣,越看越入迷。”為了這份“入迷”,詹武先后自學了《雷達原理》《數字電路》《微波工程》等30多種專業書籍,練就了一手通信裝備維修“望聞問切”的絕活。
某新型防空情報指揮系統列裝當年,裝備維修就成了老大難問題。特別是指揮系統中央處理器芯片維修,是這個領域公認的難題。詹武了解到相關情況后,找來《裝備操作使用說明書》,鉆進指揮方艙一蹲就是3個月,逐個參數逐個零件地分析研究,一條線路一個電阻地試驗。經過反復試驗,他總結出防空情報指揮系統中央處理器芯片維修精確定位“三步法”。官兵用這方法一試,還真靈!
詹武從事裝備修理23年,保障演習百余場,維修裝備千余臺,培養維修骨干20多人,為部隊節約經費百余萬元。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