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盛夏時節,第21集團軍某旅奔赴賀蘭山腹地,實施一年一度的野外駐訓。該旅領導告訴記者,堅持貼近實戰練兵,把野外駐訓作為檢驗戰斗力的戰場,有效提升了部隊實戰化訓練水平。
機動,一路情況不斷
“鐵路輸送雖然安全系數大,但主戰分隊必須采取摩托化機動方式,這樣才能更加貼近實戰。”野外駐訓前,該旅領導審定司令部制訂的野營機動方案時,提出了修改意見。
頂著炎炎夏日,該旅6個梯隊按戰斗編組向集結地域摩托化機動。穿戈壁、過山川,部隊晝夜連續機動,一路臨機導調了“敵”衛星偵察、通過“敵”炮火封鎖區等15個戰術情況。
“你營被‘敵’空中偵察發現,第一防空分群迅速轉移陣地。”當晚,帶領全營剛完成指揮所開設的一營營長王繼鋒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便接到防空兵群群指轉移陣地的指令。
“各車注意,立即撤收,按照一號預案組織編隊,準備轉移陣地。”登上指揮控制車,王繼鋒一邊觀察空情顯示態勢,一邊通過車載電臺將指令傳送至各火力單元。動中組織編隊、自行確定行軍路線和陣地配置,對于多次參加演習的王繼鋒來說,還是頭一次遇到。次日凌晨,經過一夜連續機動和構工偽裝,王繼鋒帶領全營提前完成了指揮控制車、導彈發射車等的配置部署。此刻,王繼鋒深有感觸地說:“這樣貼近實戰的遠程機動,讓每一名指揮員都受益匪淺。”
征塵未洗,分段訓練講評會在現場召開。“兩個營未按時到達配置地域,第二防空分群導彈發射車進出口道路不符合快速出動要求……”會上,各單位對照旅領導指名道姓的講評,按實戰標準逐條修訂了機動預案。
宿營,告別野營“村”
今年的宿營,以往野營帳篷連片成“村”的景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營區分散配置,連點成線,按作戰編成、火器性能合理配置宿營地域,各營連宿營區由縱橫交錯的交通壕相連,實戰氛圍非常濃厚。
訓練之余,記者走進旅野戰指揮所帳篷內看到,旅領導正在給全旅連以上干部講授《首長機關戰術作業的組織與實施》。據悉,今年野外駐訓,他們區分分隊軍官編組作業、分隊戰術訓練、首長機關戰術作業、指揮所演習等內容,逐一細化區分授課任務,并采取示范觀摩、研討交流等方法,組織各級指揮員研究戰法訓法。
結合演練實際改進戰法訓法,成為各級指揮員的自覺行動。偵察科科長路寧帶領專業骨干,對某型航模動力系統進行改置,并現地導調模擬俯沖、爬升等飛行動作,提升了航模實戰條件下的保障能力。擔負旅軍官編組作業示范任務的三營營長管愛軍開始組織課目推演時,總走不出“拿著腳本念稿子”的老套路,被旅領導不留情面地叫停。他運用演練中的實例重新備課,最后他的課被旅里評為“優質課目”進行示范。
“往年圍著領導轉,今年忙著抓訓練。”連續3年參加野外駐訓的管理科科長羅李鋒說出了許多后勤管理干部想說的話。今年野外駐訓,旅黨委撤掉常委單獨小灶,向全旅官兵宣布:旅領導和營連一樣按食譜就餐;旅領導定期到營連吃碰飯,檢查基層落實伙食標準情況;各級后勤部門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基層保障上。這一規定帶來了新氣象,后勤管理干部有了時間和精力去抓公勤人員的訓練。8月初,該旅對公勤人員進行階段考核,總評成績為良好。
演習,何懼驟風雷雨
拂曉時分,隨著急促的空情警報劃破寂靜的戈壁,綜合戰術演練再次拉開帷幕。
然而,就在各防空分群向集結地域機動過程中,驟風裹著大雨襲來。“雷雨天氣下進行綜合戰術演練,組織難度大,安全風險高,能否暫停演練?”作訓參謀李明向旅領導提出建議。“演練就是打仗,野外駐訓就是上戰場,惡劣天氣條件正是練兵的好時機。”旅領導的回答斬釘截鐵。
“各車加大車距,向××地域繼續開進。”車載電臺立即向各防空分群發出了指令。頓時,旅野戰指揮所和地面火力打擊群同步展開部署。各防空分群進入通道要地隱蔽,官兵們各就各位,個個摩拳擦掌。
隨著兩發紅色信號彈升空,一門門高炮頓時高昂炮口,直指來犯“敵機”。只見3架“敵機”從不同方向直逼預定空域,時而編隊俯沖,時而變換隊形,形成梯次攻擊態勢。
“01批目標捕獲,方位×××,距離×××公里,高度×××……”防空導彈營發射連某新型警戒雷達前,雷達操作手崔利嫻熟地操作,將一組組數據傳至指揮所防空兵指揮系統,指揮所迅速根據目標分析情況,動態火力打擊的一組組指令隨即下達到各防空群。
硝煙未散,捷報傳來:一營對01批目標實施兩枚齊射精確打擊,消耗導彈兩枚,擊毀“敵”機一架,四營、五營對02、03批目標射擊,消耗彈藥120發,擊毀“敵”機一架……
上圖:該旅火力打擊現場
賈 沛攝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