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命中就能打勝仗嗎?訓練紀錄就是實戰能力嗎?打仗的標尺,追問著軍人的思索——
坐等勝利,就是失敗
誰也想不到,一場精心準備多時的對抗演練,竟因為土堆被取消——
今年5月,這個旅開展戰術攻防演練,紅藍雙方隔山列陣、劍拔弩張。然而,戰斗剛打響,就被導演部叫停。原因只有一個——攻防雙方沒有挖掩體。
原來,長期以來,由于實兵對抗多采用空包彈、低當量炸藥,掩體構筑顯得“多此一舉”,官兵們往往利用山包、土堆作掩護,構筑工事成了不折不扣的“掛空擋”。
演練重新開始,機槍連一班第一個完成掩體構工,卻被導演部再度叫停。
咋回事?沒有更多解釋,導演部直接調來單兵火箭手。
“轟!”一聲巨響,火箭彈拽著白煙飛向掩體,塵土飛揚之后,“堅固工事”已經“癱”成一片土堆。
原來,為圖快速,一班在選擇火力陣地時,避硬就軟,挑了一片土質較為松軟的區域構筑工事,加之沒有混石加固,一擊即破。
“這樣的工事能打仗嗎?這個土堆好比我們有些訓練課題,看似大小、形狀都與實戰要求相差無幾,走近一看,就是個空殼子。”旅長趙雄當場下令:演練取消,就地展開戰斗力標準大討論,每一項內容、每一個細節都用打仗的標尺量一量——
首發命中就能打勝仗嗎?
實彈射擊訓練,旅屬炮兵團快速機動至預定地域,測地兵測算目標諸元,炮手迅速架炮上膛……短短幾分鐘,一切準備就緒。
“預備——放!”指揮員口令一出,炮彈出膛,首發命中,目標區域火光一片。
然而,團領導緊鎖的眉頭卻沒有舒展開:每次訓練、操炮、實彈射擊都是在“老地方”,諸元數據甚至都背得下來,一切豈不是駕輕就熟?
“重新構筑陣地,改變炮、靶位置,再打一輪!”
果不其然,這次射擊從開設速度到命中精度,直降3成!
訓練紀錄就是實戰能力嗎?
偵察連列兵曹家豪是長跑健將,新兵連時就屢次刷新訓練紀錄。
然而一下連,第一次參加10公里越野體能考核,小曹就傻了眼:考核不在操場進行,路線穿越河灘、沙地、密林,終點更是一個50度的大坡。
不懂得分配體力,跑到最后,他已是面色鐵青、癱倒在地,要不是老兵們架起他沖過終點,“長跑健將”差點不及格。
連長一拍他的肩膀:“小子,好好練吧,這才是打仗的路。”
“問這問那,其實最應該問的是自己:我能打仗嗎?能打勝仗嗎?”旅政委廖碧洲想得很深,“是軍人都夢想勝利,但不是所有人都舍得為勝利付出代價。勝利永遠不會在那里等我們,能打仗、打勝仗就是燃燒生命、超越自我的征程。”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