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深山峽谷 轉戰冰川雪原
——駐訓兵發多地,考核晝夜銜接,錘煉全天候全地形作戰硬功
沙場秋點兵,上級訓練部門跟蹤指導該旅野戰訓練,感到分身乏術。
且看——該旅化整為零,兵撒千余公里,設置數個駐訓點,形成多路作戰群,足跡縱貫半個高原地形圖。
如此配置,用意很深。從進入高原之日起,旅黨委就清醒地認識到,雪山和峽谷既是高原的兩大地貌,亦是未來對刀的主要戰場。作為被寄以厚望的共和國王牌山地部隊,要想能打勝仗、不辱使命,就要爭奪“太陽”、追趕“月亮”,上山成“雪豹”、入林變“猛虎”。
該旅駐訓演習有個習慣:不去熟悉地域,消除軍事盲區。
1995年9月16日,這個由簡單數字構成的日子,堪載于史。
那時,該旅首次全員全裝開赴高海拔地區駐訓,面對數個“高難”命題,旅黨委果斷把“磨刀石”設在生死征途。當日清晨,旅里擂鼓遠征,鐵騎轟鳴,汽笛長嘯,千車競發……
他們晝夜兼程,先后翻越4座海拔4500多米的雪山,跨過N處大大小小的溝壑,千里挺進無人區。進點后,全旅多路布兵,將帳篷搭在大風口上、冰河之畔、沼澤當中。
吃透一地,轉戰一方。好不容易適應下來,旅里又在寒夜下令換場。這次,他們不僅互換場地,而且互為對手,輪流攻防。
以此為起點,該旅組織駐訓演習,總是分批出擊,轉戰多地。
如此折騰,目標只有一個:錘煉全天候全地形作戰能力。
今年駐訓,該旅不僅將兵力打亂部署,而且“南征北戰”——過去出征,部隊總沿北線縱兵。而今,高原升級交通干線,剛剛竣工的南線公路成了他們走向未來戰場的新通道。
令出一口,兵分兩路。千人百車好比兩條長龍穿行高原,分別進駐海拔3000米、3500米、4000米和5000米的陌生區域,先開展耐嚴寒、抗缺氧、抗疲勞等適應訓練,再組織山地進攻、要點防御、夜間奪控等對抗演練,晝夜銜接,以考促訓。
“練兵要學‘蜜蜂釀蜜’——倘若叮在一處,所得非常有限! 該旅政委廖碧洲常說,駐訓演習機會難得,出動一次務求多重收獲。
透過地理資料分析,可見該旅“野心”:此次挑選的駐訓點“遠近高低各不同”,地貌既有江畔峽谷、草甸濕地,又有高山雪原、冰川達板,囊括了當地主要地形。
各路豪強如釘聚力,生動踐履出征誓言:隨時拉得出去,到哪都能打贏!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