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軍帳” 把脈天公知風雨
南京軍區某氣象水文中心鍛造能打勝仗科技干部隊伍紀事
打勝仗,氣象保障先行。7月下旬,皖東某地,一場聯合作戰演練在復雜天候中拉開戰幕,南京軍區某氣象水文中心工程師張惠君帶領小分隊全程精確預報戰場風雨,輔助“中軍帳”決策指揮,保證了演練的順利進行。
信息化戰爭對氣象水文保障的依賴,使氣象兵從幕后日益走向臺前。該中心聚焦戰場“風云”變幻,著力鍛造一支專業強、技術精、善協調的科技干部隊伍,先后完成重大軍事行動保障80多次,成為“中軍帳”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作戰指揮席走來氣象兵
“請預報員研判一下天氣對新型武器裝備的影響!”前不久,軍區一場對抗演習前夕,導演部的臨“陣”點將,讓參與保障的該中心工程師王亮頓時成為“中軍帳”里的焦點。氣象學博士王亮結合參演武器裝備的技術參數,客觀地分析了演習地域天氣對作戰行動的影響。他的合理化建議成為指揮部進行火力配備的依據。
類似情形,在該中心已不鮮見。去年9月,東南沿海,“使命行動-2013A”跨區機動演習遠程立體機動即將開始,萬人千車整裝待發。然而,接踵而來的臺風“萬宜”和“天兔”,卻對參演部隊行動構成威脅。
“迅速評估兩場臺風對演習行動的影響!”前方導演部向伴隨保障的該中心人員下達命令。氣象工程師們通過科學分析和判斷,很快將預測結果上報:“萬宜”將以較快速度北上,對演習地域影響較小,可按原計劃進行;“天兔”移動速度較為緩慢,在參演部隊離開之前不會構成威脅。事實證明:結論完全正確,跨區機動演習在“一快一慢”兩場臺風間隙順利完成。
談到一次次陣前受命,該中心領導說:“現代戰爭需要嵌入式的氣象水文保障,科技干部只有具備從幕后保障走向戰場前沿的能力,才能全程參與作戰、全程保障作戰、全程服務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