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就館前一個櫥窗展示了緬甸戰場的遺物 新華社記者藍建中攝
對于這種表述,安倍晉三的智囊岡崎久彥2006年8月24日曾在《產經新聞》的《正論》欄中刊文透露,他因擔心惹惱美國,曾建議靖國神社進行修改,他認為美國為了擺脫不景氣,通過經濟制裁將缺乏資源的日本逼入了戰爭,由此美國經濟獲得了恢復的說法不適當。
實際上,隨著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不斷參拜靖國神社而使靖國神社成為一個熱點,似乎也是擔心關注度提高后會激怒美國,靖國神社方面從2006年4月開始就研究修改游就館內有關太平洋戰爭問題涉及美國的這一小部分內容,并于7月正式開始修改作業。
雖然修改后的措辭有所緩和,但是游就館的史觀并沒有絲毫變化,依然是將戰爭責任推給美國。修改后的內容在“羅斯福外交和美國參加大戰”這部分中說:“擁有最大潛在國力的美國陷入了孤立主義。美國國會從1935年至1937年制定了3個中立法。重視歐洲和亞洲事態的羅斯福在支那事變(盧溝橋事變)爆發3個月后的1937年10月5日,發表了所謂‘隔離演說’,強調了與國際社會中的無法行為進行對抗的必要性,暗中指責我國,此后也努力誘導輿論。美國的輿論和國會也支持廢除《日美通商航海條約》等加強對日制裁的措施,最終發展到成為戰爭直接原因的石油禁運。”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