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6月19日電 (董曉偉、吳旭、楊歡歡)“這獎,那獎,不如部隊的夸獎。這果,那果,不如提升部隊作戰力的效果。”這句話在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是軍事運籌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更是將這句話銘記于心。
石家莊陸軍指揮學校的軍事運籌中心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初,主要承擔信息作戰需求論證、信息系統研發、信息技術服務保障和專業人才培養的任務。30多年來,“運籌人”致力于將信息化與軍事運籌學完美結合,先后研發出各類作戰訓練信息系統80余項,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48項,為實現強軍夢想、促進部隊戰斗力躍升做出了重要貢獻。
“軍事運籌”這個詞對于普通人來說稍顯陌生,但是對于研究中心60多位運籌人來說,卻早已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軍事運籌學”是應用數學工具和現代計算技術對軍事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為決策提供數量依據的一種科學方法。能幫助戰爭指揮員從多方案中選優決策,以提高軍事活動的效率,達到在客觀條件下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消耗來獲得最大的軍事效果的目的。
15枚激光制導炸彈引發的軍事信息化革命
20世紀70年代,美軍用新研制的15枚激光制導炸彈,摧毀了曾出動700余架飛機、投彈1.2萬噸均未擊中的越南清化大橋。
就是這樣一次看似平常的作戰行動,引起了早期“運籌人”足夠的重視,他們認識到這次作戰行動之所以取得了異乎尋常的功效,就在于計算機技術與武器平臺的有機結合,使作戰效能呈幾何級數增長。
于是他們準確而又快速地得出結論:隨著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軍事領域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
以此為契機,運籌中心向學院提出了加強指揮自動化研究的建議,并且得到了院黨委的重視,專門籌措了一筆相當于當年200個團職干部近一年工資總和的巨款——13萬元資,支持他們的研究。
經過奮力攻關,1983年“微機輔助裁決系統”和“合同戰術訓練模擬系統”終于研發出來,并成功運用于全軍演習。這開創了我軍指揮訓練信息化的先河,也用事實證明了他們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
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在軍事領域的運用,戰爭形態發生了新的變化。特別是世紀之交爆發的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都呈現出信息化戰爭的鮮明特征。
通過關注并且研究這些戰爭,“運籌人”充分認識到戰爭制勝的關鍵已經由武器平臺轉向了信息網絡,奪取作戰勝利的核心要素已從炮彈、子彈轉向了計算機網絡里流動的比特和字節。誰控制了信息網絡誰就占領了戰爭制勝的法門。
在“無網不勝”這一全新理念的引領下,他們不斷開拓創新,緊跟時代的發展與戰爭形態的變化,相繼研發出“陸軍戰術指揮系統”、“演習導調和指揮作業系統”、“雙化系統”、“陸軍參謀作業系統”、計算機標圖系統等等。大大提高了我軍指揮作戰的實力,也走出了軍事信息化的新路子。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