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陸戰隊轉型面臨挑戰
據外媒報道,7月10日,提出并大力推動“兵力設計2030”轉型計劃的美海軍陸戰隊司令大衛·伯杰正式卸任,引發外界對美海軍陸戰隊轉型的普遍關注。分析稱,盡管相關改革計劃得到美國國會和擬繼任者的支持,但美海軍陸戰隊轉型仍面臨不少困難。
或保持轉型方向
從轉型目標看,美海軍陸戰隊為避免成為“第二陸軍”,正全方位發展陸海空新型裝備,增強瀕海威懾和兩棲作戰能力。
擬繼任司令宣稱繼續轉型。今年5月底,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美海軍陸戰隊副司令埃里克·史密斯為繼任司令,受復雜因素影響正式任命將推遲。據報道,史密斯是“兵力設計2030”轉型計劃的首席設計師和具體執行者。史密斯在近期的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無論是擔任代理司令,還是后期正式擔任司令,他都將繼續優先推動海軍陸戰隊轉型和建設兩棲艦隊。
綱領性指導文件落地生效。6月初,美海軍陸戰隊公布新版“兵力設計2030”規劃。該規劃延續了近幾年發展方向,明確了未來幾年發展重點。與此同時,該部隊還發布了《軍事設施和后勤2030》《人才管理2030》等,從政策方面為部隊轉型提供后勤保障和人力支持。美海軍陸戰隊在新老接替關頭宣布新版方案,體現了兩任司令對上述政策的一致認可。
新型裝備研發加速推進。5月底,美海軍陸戰隊展示搭載8聯裝巡飛彈武器系統的“遠程無人水面艦艇”。該無人艇是其“分布式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到2030年裝備100艘。6月初,美海軍陸戰隊組建首支裝備地面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的炮兵連,到2030年將組建具備完全作戰能力的炮兵營,增強部隊遠程精確打擊能力。6月中旬,美海軍陸戰隊表示,將研發能實施“蜂群”作戰的無人系統。這些武器射程超過200公里,能適配F-35B戰斗機、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等多種機型。
擬加速轉型步伐
在維持當前轉型軌道基礎上,美海軍陸戰隊試圖加快轉型步伐,在2030年前完成轉型任務。史密斯表示,因為不知道戰斗何時打響,所以必須加速做好準備。
一方面,加快裝備研發生產。為推動新型武器裝備盡快列裝服役,美海軍陸戰隊謀求多種提速手段。一是不斷增加預算。美海軍陸戰隊試圖向國會申請額外預算,以推動部分關鍵項目提前完工。二是協調防務集團。通過調整生產合同,美海軍陸戰隊希望軍工企業擴大生產線、加快交付速度,優先保證其中1個瀕海作戰團齊裝滿員。三是考慮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美海軍陸戰隊希望從傳統盟友引進缺失的先進技術,減少研發驗證時間。該部隊官員表示,中程導彈攔截系統在短期內順利通過測試,并將于2024財年采購3套,是因為使用了以色列的成熟系統,這為其他裝備快速列裝提供了參考。
另一方面,加速后勤保障建設。后勤是美海軍陸戰隊未來幾年轉型重點領域。其一,該部隊尋求與美國盟友和伙伴國加強溝通協調,以多邊協議形式確保其在前沿地區預先部署各類后勤保障物資。其二,突出無人運輸系統地位,運用無人運輸船、水下無人潛航器、大型無人機、無人運輸車等運輸物資或運送人員,拓寬運輸渠道,降低戰時運輸風險和成本。其三,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精確發現補給或保養需求,提前準備物資,提升保障效率。此外,該部隊還計劃加大對3D打印技術的投入,通過購買知識產權等方式獲得關鍵技術,以便在前沿基地快速制造飛機、戰車零配件,縮短補給和維護時間。
恐面臨多重困難
盡管美海軍陸戰隊加快推進戰略轉型,但其目標恐難如期實現。
一是核心裝備發展受限。兩棲戰艦作為美海軍陸戰隊核心裝備,近期遭遇發展困境。盡管美國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規定了31艘大型兩棲戰艦的最低數量,但為控制預算和成本,美國國防部還是計劃暫停建造新的兩棲戰艦,最新出臺的30年造艦計劃也不包括兩棲戰艦。如此一來,大型兩棲戰艦數量未來可能降至24艘。另外,正在建造的“布干維爾”號兩棲攻擊艦近期遭遇火災,預計將推遲1年服役,進一步影響美海軍陸戰隊戰備能力。
二是新型裝備實力存疑。為實現分布式海上作戰,打造瀕海作戰團,美海軍陸戰隊采購了一系列新裝備,但這些裝備從指標提出到具體論證再到生產制造,周期普遍較短,實際作戰能力存疑。比如,35艘輕型兩棲戰艦項目在經費不斷變化背景下能否按標準如期交付,海軍陸戰隊遠征艦攔截系統能否達到預期作戰效果,無人“蜂群”裝備能否有效抵御電子干擾等,都還是未知數。
三是反對聲音持續不斷。美海軍陸戰隊自轉型伊始就受到多重質疑,多位美海軍陸戰隊前高級將領更是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在裁撤重型武器裝備后,美海軍陸戰隊無法完成傳統海上威懾、陸上強突等任務。短期看,軍種預算受到削減會影響軍種利益,長期看,在未來戰爭中缺乏自我防衛能力,能發揮的作用有限。(王昌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