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烈魂歸故里
清明又至,慎終追遠之際,人們不禁想起70多年前那些保家衛國犧牲在異國他鄉的志愿軍烈士。今日之山河,他們曾用生命捍衛;今日之美好,他們曾用熱血換來。他們建立的不朽功勛祖國和人民始終沒有忘記,他們的安葬及遺骸歸國也一直被祖國和人民牽掛著。隨著國家“忠骨計劃”的展開和DNA檢測方法等的運用,將會有更多的志愿軍烈士魂歸故里。
為志愿軍烈士修建陵墓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迅速組成所謂“聯合國軍”出兵朝鮮進行武裝干涉,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危急關頭,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先后有290余萬將士奔赴朝鮮作戰,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10多萬志愿軍烈士血灑疆場,他們用巨大的犧牲,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彰顯了志愿軍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和頑強品格。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因戰場環境緊張復雜,陣亡的志愿軍烈士,除少數運回國內安葬外,大多在陣地附近就地掩埋。1951年7月戰爭轉入陣地防御作戰后,戰線相對穩定,志愿軍政治部專門下發文件,對戰時烈士工作做出詳細具體的規定。為了安葬從朝鮮戰場上運送回國的烈士和因負傷回國醫治無效而犧牲的烈士,原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在安東(今丹東)、沈陽等地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按照有關規定,團以上干部及特等功臣、一級英模,安葬于沈陽市烈士陵園;營級干部及一等功臣、二級英模,安葬于丹東、集安、長甸河口等地。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后,為妥善安置分散在朝鮮各地的志愿軍烈士,1954年4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政治部發出關于修建烈士陵園的指示,并成立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修建委員會專門指導這項工作。朝鮮黨和政府及朝鮮人民也對陵園建設給予了最大的幫助和支持。經過幾年努力,在朝鮮境內共建起8處中心烈士陵園,分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云山志愿軍烈士陵園、價川志愿軍烈士陵園、長津湖志愿軍烈士陵園、開城志愿軍烈士陵園、上甘嶺志愿軍烈士陵園、金城志愿軍烈士陵園、新安州志愿軍烈士陵園。位于朝鮮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是朝鮮境內志愿軍烈士陵園中規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個,毛岸英等134名烈士長眠于此。1970年,根據金日成的指示,經中國政府同意,朝鮮黨和政府撥出專款為志愿軍修建合葬墓。在其后的幾年中,共修建了62處志愿軍墓地和243個烈士合葬墓,將分散在各地的大部分抗美援朝烈士集中安葬。此后,陸續有新發現的抗美援朝烈士遺骸被安葬在這些合葬墓。
與此同時,尋找和挖掘志愿軍遺骸工作一直在進行。1954年9月,根據停戰協定相關規定,朝中方面與“聯合國軍”進行了雙方陣亡人員遺體交換,對方共送還志愿軍遺體1萬余具。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部隊撤離朝鮮,志愿軍在板門店的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仍有一個代表團,除負責停戰協議后的善后事務,還負責協調接收在韓國境內發現、轉交的疑似志愿軍失蹤人員遺骸。據統計,1981年至1997年,共有43具在韓國境內發現的志愿軍遺骸被交還給中國,這些遺骸都被安葬在開城志愿軍烈士陵園,并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關系和朝鮮半島形勢發生重大變化。1994年,中國政府鑒于朝鮮方面已召回軍事停戰委員會中的朝方代表團以及該機構事實上已停止運轉的現狀,決定撤回軍事停戰委員會中的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尋找、挖掘和掩埋志愿軍失蹤人員遺骨的工作也隨之結束。
曾參與安葬烈士的志愿軍老戰士,70多年后對那段往事都還記憶猶新。原志愿軍第26軍后勤部第三醫院文化教員張書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過烈士安葬組組長,負責安葬烈士和轉運重傷員。他回憶說:“安葬組的工兵班查看地形、挖好墓穴。護士用酒精擦凈烈士身上的泥污和血跡,為他們整理衣物。組長清點烈士遺物,登記信息,在簡易地圖上標注安葬地點。大家一起用白布把烈士遺體包裹整齊進行安葬。”當年負責志愿軍烈士陵墓建設的原志愿軍政治部助理員劉秀峰回憶,按照志愿軍政治部要求所屬部隊均建立了完整的烈士陵園墓地檔案,每個陵園墓地均印制了《陵園墓地埋葬情況登記表》,內容包括陵園位置圖、烈士墓地安葬分布圖、安葬順序、編號和烈士名冊,包括姓名、功模、部別、職務和原安葬地;以師為單位繪制了烈士陵園墓地位置分布圖,每座陵園墓地位置、編號、烈士數和無名烈士數均標在地圖上。當時還請朝鮮同志幫助拍攝了一部紀錄片。
讓更多志愿軍烈士能夠“回家”
2000年4月,為了搜尋美、韓在朝鮮戰爭中的陣亡者遺骸,韓國國防部開始啟動朝鮮戰爭戰死者遺骸發掘工作,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再次受到關注。2013年,韓國總統樸槿惠訪華時主動提出準備送還坡州墓地的志愿軍遺骸,中韓雙方達成共識,建立交接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的合作機制,每年協商在韓國發掘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事務。
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位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從韓國仁川機場踏上歸國之路,祖國用最高禮遇迎接英雄回家。2015年3月20日,第二批68位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2016年3月31日,第三批36位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2017年3月22日,第四批28位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2018年3月28日,第五批20位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2019年4月3日,第六批10位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2021年9月2日,第八批109位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至今,中國已經迎回825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他們都被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今后,我國還將進一步加強與韓方務實友好合作,積極推進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聯合搜尋工作,讓更多志愿軍烈士英魂早日回到祖國。國家有關部門協調多個單位推動展開志愿軍烈士遺物鑒定和DNA信息采集,對已發掘的烈士遺物進行清點整理,建立電子化檔案,為無名英雄開展尋親活動,迄今為止已有多位烈士尋親成功。2015年國家啟動“忠骨計劃”,通過志愿軍烈士遺骸DNA對比,找到他們的親人。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團隊接受了任務,建立“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DNA數據庫”,將借助DNA檢測方式,確定烈士身份,這將幫助更多的在韓志愿軍烈士能夠早日“回家”。
以“水門禮”為志愿軍烈士接風洗塵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烈士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和驕傲,對烈士的褒揚是繼承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造就了志愿軍中諸如黃繼光、楊根思、邱少云等無數英雄和無名烈士,他們都應該受到國家的褒揚和人民的緬懷。
去時少年,歸來一生。祖國以最高禮節迎接英魂歸來。2021年9月2日下午,運送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的專機降落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緩緩駛向停靠地點時,消防車同時噴射出水柱形成一道壯觀的“水門”,民航界以最高級別的“水門禮”,為志愿軍烈士接風洗塵,迎接祖國的英雄兒女回家!
無論走多遠不忘來時路,無論有多強大不能忘記民族自己的英雄。我國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革命烈士褒揚紀念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對革命烈士的褒揚和烈屬的撫恤工作,包括修建公墓和烈士陵園等紀念設施、舉行烈士紀念儀式、宣傳烈士事跡、收集烈士遺物、慰問和優待烈士遺屬等。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從設立烈士紀念日、建立功勛榮譽表彰制度,到制定英雄烈士保護法、修訂烈士褒揚條例……一系列強有力的國家舉措,在全社會大力營造了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和良好風尚。日前,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烈士褒揚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為推動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創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些年來,國家持續推進境內外烈士紀念設施的管理保護工作,構建了以《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烈士紀念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法規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建立了分級管理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體系。實施全國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改造工程,對部分全國重點烈士紀念設施進行了重點改造;組織開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對散葬烈士墓和零散烈士紀念碑亭、塔祠等紀念設施進行了搶救性保護。深入推進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修繕保護工程,據摸排,我國在27個國家約有180處烈士紀念設施,目前已實現對15個國家近百處境外烈士紀念設施的實地勘察,先后完成了對朝鮮檜倉、開城、安州、江東、順安志愿軍烈士陵園等境外烈士紀念設施的修繕保護,還將繼續積極推進與相關國家磋商,有序實施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工作。在此基礎上,注重發揮烈士紀念設施的作用,通過廣泛開展烈士公祭、組織志愿軍老戰士和烈士家屬赴朝祭掃、為烈士尋親、網上祭英烈等祭掃紀念活動,告慰烈士英靈,慰藉烈士親人,大力弘揚英烈精神。
銘記是最好的懷念,傳承是最好的祭奠。今日之中國,壯美山河,輪到我輩來守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已歷史性地落在我們肩上。新的使命擔當需要我們從英雄身上汲取奮進力量,唱響新時代英雄贊歌,書寫新時代壯美華章。
(作者:潘宏、楊涓,分別系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