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交付
“準航母”設計緣何“曇花一現”
近日,美海軍“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正式交付。該艦與其姊妹艦“美國”號一起被認為是兩棲攻擊艦中的“異類”,原因在于兩艦具備垂直登陸作戰能力卻不能遂行傳統平面泛水登陸任務。另外,該艦最多能搭載20架F-35B“閃電”Ⅱ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以下稱F-35B戰斗機)的設計,使其能夠與一艘輕、中型航母爭奪制空、制海權。美軍為何要發展這樣一型軍艦,其設計思路能否成為主流?
美軍兩棲攻擊艦發展脈絡
“二戰”時期的美軍名帥艾森豪威爾曾說過,美軍靠3樣裝備贏得戰爭——登陸艇、C-47運輸機、吉普車。這句話充分體現出美軍對力量投送的高度重視。“二戰”中,美軍進行過多場兩棲登陸作戰,對搶灘登陸作戰的重要性深有體會。“二戰”結束后,美軍沒有停止發展兩棲作戰能力,先后推出多型兩棲戰艦。
上世紀50年代,美軍提出“垂直包圍”兩棲登陸作戰理念,即利用直升機進行垂直登陸作戰。隨后,美海軍推出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該級艦采用直通甲板,可搭載大型運輸直升機,但沒有塢艙設計,無法搭載登陸艇等常規登陸裝備,實戰局限性大。
上世紀70年代后,在“均衡裝載、成建制輸送”戰術思想影響下,美海軍推出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兼有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職能,主要任務是運載海軍陸戰隊一個加強營(約2000人)兵力和裝備,支援登陸作戰。
F-35B戰斗機上艦后,兩棲攻擊艦的作戰能力大大提升。F-35B戰斗機作為第一種投入服役的五代機,與目前其他國家裝備的四代機形成代差優勢,也使美軍兩棲攻擊艦在必要時能夠直接與其他國家航母抗衡。在這一思路引領下,美國級兩棲攻擊艦誕生。該級艦全面強化空中作戰能力,甚至不惜取消常備塢艙,以獲得制空、制海能力的全面提升。
空戰能力不斷拓展
“的黎波里”號是美國級兩棲攻擊艦2號艦,2013年7月開工建造,2017年9月16日下水。該艦以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命名,背后還有一段故事。
1803年第一次巴巴里戰爭期間,美軍“費城”號軍艦在的黎波里港口巡航時觸礁擱淺,被的黎波里守軍俘獲。美海軍中尉斯蒂芬·迪凱特率領第一支海軍陸戰隊小分隊悄悄登上被俘的“費城”號軍艦,向軍艦上的敵軍守衛發起突襲并取得勝利。這次行動被認為是美軍歷史上第一次海軍特種作戰行動,的黎波里一戰也因此被寫入美海軍陸戰隊軍歌。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共建造5艘,首艦“美國”號和2號艦“的黎波里”號屬第一批次,后3艘為第二批次。“的黎波里”號的建造過程較順利,該艦突出“全甲板突擊”作戰理念,尋求在最短時間內起飛所有艦載戰機執行作戰任務。為搭載更多戰機,“的黎波里”號與“美國”號一樣,取消常備塢艙,并壓縮舷側醫療區空間,將節省出的空間用作飛行區,使得該艦擁有更長飛行甲板,更大機庫、航空維修區和油料庫等。
“的黎波里”號執行兩棲作戰任務時,能夠搭載近40架戰機,包括MV-22B傾轉旋翼機和10架F-35B戰斗機,以及CH-53K重型直升機、AH-1W武裝直升機和MH-60S通用直升機等。在制海作戰模式下,該艦能夠搭載20架F-35B戰斗機,并搭配一定數量的MH-60S通用直升機執行搜救作戰任務,整體作戰能力堪比一艘中、輕型航母。
此外,“的黎波里”號裝備有艦隊級指揮控制系統、兩棲突擊引導系統等,能夠對作戰群下轄水面艦艇、飛機等進行指揮控制,對群內兵力進行任務分配、指揮引導和戰場監控等,甚至可以組織一場小規模反潛、對海作戰。
“準航母”設計不再繼續
“的黎波里”號后,美國級后3艘艦將按照第二批次方案進行建造,最大區別是放棄前兩艘的“準航母”定位,增加塢艙和車輛甲板設計,艦上還將攜帶兩艘氣墊登陸艇,具備將重型裝備運送上陸的能力。
“的黎波里”號和“美國”號的“準航母”設計之所以“曇花一現”,是軍種利益之爭使然。在美軍種劃分中,海軍陸戰隊是與陸海空三軍并列的一個軍種,然而,兩艘服務于海軍陸戰隊的兩棲攻擊艦擁有堪比航母的作戰能力,仍極大地觸動美海軍的神經,一旦這種戰艦被證明擁有更好效費比,很可能影響到超級航母的建造,這是美海軍不愿意看到的。由于美海軍陸戰隊使用的艦只,建造權掌握在美海軍手中,因此海軍陸戰隊不得不做出妥協:后3艘戰艦回歸傳統兩棲攻擊艦設計。
目前,美國級3號艦“布甘維爾”號已開始建造。該艦在恢復塢艙和車輛甲板設計的同時,進一步縮小艦島,為飛行甲板騰出更大空間,盡可能維持空中作戰水平。不難看出,美海軍陸戰隊對掌控登陸場制海、制空權的想法沒有完全放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