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娟 付震 馮斌
2019年10月02日10:22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左為盛懿緋,中為何曉莉,右為陶佳莉。林國彬 攝
【編者按】
當新中國的歷史穿越70年壯麗歲月,當閱兵的集結號傳遍千萬里華夏大地,全軍和武警部隊的威武雄姿在此凝聚成一幅幅壯美的強軍畫卷。那鏗鏘有力的步伐,那翱翔藍天的英姿,那排山倒海的氣勢……集中展示了人民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昂揚風貌。
人民網專訪十位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盛大閱兵式的官兵代表,在他們的故事里,看到的不只是接受檢閱時的光彩時刻,更有一支大國軍隊昂首闊步的奮進身影。
一抹抹航跡,如彩練當空,五彩絢爛;一架架戰鷹,如箭矢疾馳,直刺蒼穹。
又一次,萬千觀眾仰望天宇。
“仰首一望碧空凈,唯見天兵畫彩虹。”一架架飛機不斷變換著夢幻般的陣型,凌空起舞、旋轉升騰……一系列的高難度動作充滿力量、激情和動感,領隊機梯隊將飛行員精湛技術和飛機優越性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殊不知凌空呼嘯的領隊機梯隊中,有兩位御機飛舞的女飛行員。那一刻,她們像帶露的花蕾在空中競相綻放。
壯麗航程,“藍天舞步”,人們驚呼:“藍天,因她而壯美!”
讓我們記住她們的名字:陶佳莉,何曉莉。
陶佳莉
極限
彩煙交錯,隨風徐徐飄落的斑斕帶著一腔豪情灑向大地。
作為我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她們已飛過4種機型,飛行時間都在一千小時以上,都曾參加過國慶首都60周年閱兵、珠海航展、馬來西亞蘭卡威海空展、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等重大任務。她們具備獨立駕駛三代戰機執行飛行表演任務的能力,更擁有豐富的特技飛行表演經驗。勁舞藍天,她們留下靚麗的身影。
然而,大放異彩的背后,是將自己逼到極限的努力。
所謂極限飛行,就是把飛機性能飛到極限。身體狀態超越極限,才能創造出這種震撼的美。
陶佳莉坦言,挑戰極限,就是要應對身體素質的考驗,她們必須接受艱苦而專業的訓練。
何曉莉
正如表演隊隊長曾說,客觀來看,女性的上肢肌肉力量較弱,戰斗機在高速飛行時,女性操縱某些裝置會有困難;她們的呼吸肌、頸部肌肉力量較小,在加壓呼吸及過載、彈射救生時,女性自身呼吸和對頸椎的保護較差;飛行表演最大載荷將近難以想象的9個G,強度極高。
密集編隊,更復雜、危險。對于女飛行員來說,無疑要跨越身體素質的“鴻溝”。
記者問到陶佳莉,如果極限飛行分幾道“關卡”,最難的是什么?她嫻靜一笑,“云淡風輕”間,仿佛曾經的魔鬼訓練已與她無關。
女飛要出師,首先要面臨抗過載的巨大考驗。飛行表演為了保證觀瞻效果,一般在觀眾視線能及的狹小空域里進行,并做出集合、開花、俯沖、躍升、盤旋、滾轉等特技動作。這對很多男性隊員來說都算挑戰,于女飛更是一場“咬牙堅持”的戰斗。精神高度集中!每一塊肌肉都緊張起來!抵抗過載時要憋著肚子繃緊呼吸!當時,不少男飛行員出現紅視或黑視的癥狀,而陶佳莉卻牢牢抵住壓力,堅持了下來。
此次擔任地面保障人員的女飛盛懿緋。林國彬 攝
通關之旅,力量訓練必不可少。有的剛投入特技飛行的男飛行員連續多個架次之后手會顫抖,更何況女隊員。這種身體素質不是一拳揮出的爆發力,而是經久不息的耐力。“就像一只手緊握一根臂力棒,既要用力攥著,還要柔和、準確地操縱。”大強度的體能訓練曾帶給何曉莉灰暗的記憶,她深有感觸地說,“剛開始不管是男飛行員還是女飛行員都有抓桿緊、動作僵的問題”,男隊員力量大相對容易適應,女隊員必須平時加強力量訓練,適應后再練習操縱動作。陶佳莉給自己制訂了一整套訓練計劃,除了自己練習,她還主動按照男隊員的標準進行籃球訓練,從剛開始只能打半場、到打全場,從兩分中投、到三分遠投,每次訓練結束,男隊員都在休息了,她還要練習投100次三分球。如此這般,她的體力、耐力和臂力都有很大提高。
此次閱兵,負責她們的航醫曾說,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能看到她們堅持仰臥起坐、舉啞鈴、握臂力器等訓練的身影,有時為了保證休息質量,必須提醒她們關燈休息。
確實,經過這種針對性的訓練,她們在特技飛行表演上更加自如、流暢。
攻關奪隘攀天梯,強健體魄是基礎!勝利之花需要汗水來澆灌。她們在挑戰面前,勇于向身體極限挑戰!
座艙中的何曉莉。林國彬 攝
視野
清新、灑脫、陽光,是記者對陶佳莉的第一印象。蔚藍色的飛行服裹著高挑的身材,皮膚微黑,掛著笑容,還帶些書卷氣。
陶佳莉特別喜歡看書,看所有跟飛行有關的書。別人問她:“你為啥這么愛看書?”她說:“我看書主要是為了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我是飛行骨干,如果遇到了問題,我解決不了,我這臉往哪擱啊。”受領閱兵任務后,她立即帶領骨干人員集體攻關,分析存在困難問題,拿出預想解決方案,進行反復研究論證。由于時間緊、任務急、標準高,他把整個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白天她和其他飛行員一樣討論研究,晚上常常挑燈到深夜,桌子上、床頭上都是編隊訓練的相關資料。
正如亞里士多德透過月食才推測出地球是圓的一樣,比照學習對于她們而言,也很重要。從書本學,彼此間相互學習,她們不斷尋找著屬于自己的“月食”。身處空天時代,比照學習確實是發現不足、挖掘自身潛力的一大手段。她們向男飛們學習,見賢思齊;她們向國外飛行員學習,開闊視野,尋找別人眼中還有缺憾的自己。
誰持彩練當空舞。盧炳廣 攝
藍天同舞,翼下暢談。5年前,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隊員曾來到英國皇家空軍“紅箭”飛行表演隊。兩國表演隊隊員毫無拘束,暢所欲言。話題既涉及飛行技術、表演動作,也談及空軍文化、空天夢想。陶佳莉是極愛學習的姑娘,更篤信互相學習能遇到更好的自己。“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在她看來,這種自閉帶不來真正的自信。
正是一座座溝通的橋梁搭建著飛揚的思維,她深深意識到:其實,人民空軍何嘗不是在與時代和他國空軍比照中推開一扇扇窗,豐盈起觀察世界、認識自我的維度。而維度越豐富,這個集體越能更準確地把握時空,更準確地給出自己在時空坐標中的定位。
陶佳莉和何曉莉
她深信,信息時代需要開放的視野。無時不刻的創新,是時代的深情呼喚和迫切需要。此次閱兵中,她正是運用“他山之玉”,創新了諸多方法提升訓練成績。周末休息她一頭鉆進機場反復揣摩不同距離、不同角度下閱兵標志線的視覺效果;飛行訓練她多方位確立閱兵標志線“基準點”,并利用前機在座艙風檔框的位置和大小強化印象;夜晚就寢前,她堅持把當天的訓練“鏡頭”在腦海“放映”一遍,有時想到某個問題或者好點子,馬上爬出被窩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或者把編隊的搭檔拉起來實地“演練”一把。
“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飛行員的情懷和理想!”駕駛在廣闊無垠的天空,陶佳莉腦海中總會靈光乍現。“經歷幾次換裝,表演隊從殲-5時代邁入殲-10時代,飛機性能更好,表演動作也更加驚險刺激……”她想起珠海航展時,年過八旬的老機務兵李大立對她說的話。頓時,心中勾畫出一條表演隊的“裝備發展路線圖”。是啊,在這個夢想無禁區的時代,飛翔的空軍人盡情展示矚望空天、瞰視寰宇的視野與情懷!正如她在飛行心得中寫下的這段富含思辨性的話:時空方位感,讓飛行員擁有了空天意識,更加清醒理性、自信堅定!
殲十表演機
夢想
不能輕易服輸。
這是何曉莉寫在日記里的話。
“我的夢說,別停留等待。”
歌曲《我的夢》一度是何曉莉的手機鈴聲。
領受閱兵任務后,她更加投入地研究,動作、數據、軌跡、曲線……飛行表演像一塊巨大的磁鐵,緊緊吸附著她的的整個身心。房間里全是飛行的相關書籍、資料;筆記里,飛行心得寫得整整齊齊、密密麻麻。
表演隊還遴選經驗豐富的男隊員“一對一”互學,并肩戰斗下,她一遍遍地計算數據,模擬軌跡,直到把每一條操縱要領都印在腦海。
停機坪上,她們女飛把飛機按照空中的間隔和距離擺好,模擬空中視覺效果,坐進座艙加深印象,尋找標志線;模擬器上,單機、雙機,到四機、六機,從長機口令到每一個動作,從正常飛行到模擬偏差和特情,她們反復練習精益求精。
面額曬黑了,鼻尖冒皮了,臉上早已顧不得“刮大白”擦防曬霜,可,小麥色的皮膚卻那樣明媚動人!“這是太陽為我鍍上的光榮色彩。”在一次采訪中,何曉莉這樣解釋自己泛紅微黑的膚色。
資料圖:殲十-四機起飛
表演飛行因為高度低、態勢變化快,所以,對細節的要求尤為嚴格。何曉莉回憶著剛到表演隊時,小航線著陸沒讓她少“吃苦頭”:加入航線的高度和速度保持不穩,忽高忽低。“在表演隊偏差十米就是很難接受的事了。咱們要通過每一個細節形成良好的飛行習慣。”大隊長的理由近乎苛刻,又不容置疑。
彼時,女隊員何曉莉飛3號位,這個位置在編隊的左側,不太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動作要領難掌握。第一次帶飛何曉莉是隊長曹振忠,剛開始單機還可以,遇到編隊,她不敢往上靠,距離保持不穩,做斤斗操作僵化,動作變形,越修正偏差越大,曹隊長只好把前艙駕駛轉換為后艙駕駛。
看到差距的何曉莉暗下決心,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何曉莉自己苦練鉆研的同時,一有問題就向姜金泉和米錄軍請教,他倆都曾飛過3號位,技術好。何曉莉把兩位老師的經驗和自己的體會結合起來,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經驗,慢慢地找線、卡位,逐漸找到了油門和控制感。最終動作達到了很高的標準,比開始有了質的飛躍。
在進行雙機著陸訓練時,她駕駛的速度起初有些稍大。一下飛機她就跑到飛參室,馬上讓攝像員把飛參判讀一遍、視頻回放一遍,請來長機、教員給自己挑毛病,對照動作設計標準,反復研究分析。
展望未來,信心無限。左為陶佳莉,右為盛懿緋。林國彬 攝
追夢路上,就要有股嚴謹細致的勁兒!這些看似毫無優勢可言的女隊員,把每個架次、每個動作、每組編隊都練到了精準。她們對飛機性能的掌握、空中態勢的把握、飛行技術水平、心理素質、配合意識都有了質的飛躍。
每次大項任務對她們女隊員來說,是考驗和挑戰,也是新的起點。
八一飛行表演隊隊長對記者說,長期的特技飛行會練就她們爐火純青的飛行感覺,這是長期的經驗、精湛的技術、穩定的心理以及對特情處置的自信等綜合產物。“選擇你們參加閱兵,因為——你們,不僅是女隊員,更是優秀的戰斗員!”隊長的這句話,一度讓何曉莉淚盈于睫。
閱兵任務,何止是一項任務,更是深情恒久的夢!
猶記得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時,何曉莉駕駛飛機“零米零秒”,記者采訪何曉莉,她說:“此刻,除了興奮就是興奮!”
教練機梯隊以整齊的彩煙向祖國致敬。劉川 攝
飛出信心,飛出體會,飛出膽量。這個堅毅、颯爽、柔美、頑強的鷹陣里,她們雖為女子,但絕不退縮;雖愛做夢,但信念堅定。
盡管她們曾多次受閱,可這次,她們依舊熱血沸騰。
誰不愿在追夢的路上翩然起舞呢?
天安門上空,夢想,如此清晰可辨,又如此令人驕傲自豪。
每一番展現,都是力量的凝聚。
每一次展示,都是信念的上揚。
每一回展望,都向夢想的致敬!
我們分明看到,女飛的夢,折射著人民空軍飛向高遠、飛向未來的航跡!
這一簇簇夢啊,是成就的映照,是愿景的流瀉,更是對空天的探尋。
問君可有夢,圓夢在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