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風急浪高,班船延期,南部戰區陸軍某旅海防連8名退伍老兵——
離別之際,再踏海防巡邏路
離島前夕,退伍老兵執行巡邏任務。李駿 攝
9月3日清晨,北尖島驟雨初歇。海畔一隅,一雙雙作戰靴相繼踏過一片片礁石水洼,留下淺淺的足跡。
此刻,南部戰區陸軍某旅海防連官兵又一次踏上了護島巡邏路。只不過,這一次巡邏的“主人公”有些特殊:他們的迷彩戎裝上,沒有綴貼領章、臂章等標志服飾。
這是8名退伍老兵。兩天前,即將光榮返鄉的他們得到消息:由于附近海域風急浪高,往返的班船將延期。那天雨夜,他們主動向連隊提出申請:請讓我們在等待班船的日子里,再執行幾次海防巡邏任務吧!
“出發!”8時許,在連隊指導員彭瀟的帶領下,這支特殊的巡邏分隊踏上了陡峭而又熟悉的巡邏路。
道路濕滑難行,巡邏官兵不得不把背包繩綁在腰間、連在一起。行進至某風口處,陣雨不期而至,大家一邊手牽手貼著崖壁前行,一邊避開山坡滾落的碎石。退伍老兵譚照果深有感觸地回憶:有一次,他和戰友們巡邏至此,右腳不慎踩到濕滑的石塊,險些摔下山崖,“幸虧旁邊的戰友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我的裝具,這才化險為夷”。
巡邏路危險叢生,守島官兵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果敢前行。這群老兵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上島時看到的場景:小小的海島遍布干裂的礁石,循著碼頭向島上望去,只有幾棵孤零零的馬尾松。
“盡管身處這樣的環境,官兵守護國土海疆的信念卻無比堅定!崩@過崖壁,一棟老營房映入眼簾。斑駁的墻壁上,留下了第一代守島官兵的印跡:上世紀50年代,官兵靠著鋼釬和鐵錘開山鑿石,蓋起營房、筑起碼頭、建起國防坑道和工事陣地,將人跡罕至的孤島打造成能打能藏的御敵堡壘……
穿過荊棘密布的盤山小路,巡邏官兵來到山坡上的一座烈士墓。老兵劉梓雄走上前,拭去墓碑上的泥水。
“程班長,我們來看您了!”墓碑前,巡邏官兵脫帽致敬。劉梓雄說,60多年前,連隊官兵在坑道施工時突遇塌方,年僅19歲的戰士程華森一把推開身邊的戰友,自己卻被石堆掩埋,英勇犧牲。為了緬懷程華森,戰友們為他壘砌了一個面朝大海的墳塋。60多年來,官兵利用海防巡邏時機,向烈士致敬、說說心里話,已經成為一種傳統。
“有困難,有犧牲……但無論如何,一定得把海島守好!”兩個半小時后,巡邏官兵登上了北尖島主峰。峰頂,海風呼嘯,雨勢驟急。抹去臉上的雨水,巡邏官兵看到這樣一番景象:海面上白浪翻滾,遠方的島嶼若隱若現。
“在海防前哨為祖國站崗、奉獻青春,這是一輩子都難忘的記憶!”遠方海面上烏云壓頂,沉沉欲墜,似乎正在醞釀一場更大的風雨。站立在這座海島“烽火臺”上,退伍老兵們熱血澎湃,一起喊出心聲:若有戰,召必回!
“山島記得我,祖國記得我……”巡邏分隊返程,老兵們留下的吶喊在山谷久久回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