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水航程,劈波斬浪六十載
——山東省榮成市人和鎮院夼村五代“擁軍船”的故事
“嘟、嘟、嘟……”7月22日,在山東省榮成市人和鎮院夼村擁軍碼頭,十幾位須發花白的老漁民唱起了《漁家號子》,用這種傳統習俗為即將起錨的第五代擁軍船祈福。當天,這艘可載重55噸的擁軍船(右圖)乘風破浪駛向6.8海里外的蘇山島,為駐島官兵送去給養物資。自此,它也開啟了唯一的使命之旅——擁軍。
自1960年起,院夼村便啟動專門的“擁軍船”,為無居民、無淡水、無耕地、無航班的“四無”小島蘇山島駐島官兵提供服務保障。
6.8海里,一條“擁軍船”,歷經5次換代,5任船長接續航行60年,開辟了一條在海圖上找不到的特殊航線,平均每年往返不少于300個航次,累計航程2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赤道5圈。
擁軍船揚帆起航
1959年冬天,院夼村村民王道倫和王義寬駕船出海,返航途中遭遇大霧和強海流迷航。沒有燈塔,沒有避險之處,就在兩人體力耗盡、感到絕望的時候,十幾名守島官兵發現了險情,在岸上站成一排,使勁兒敲著鑼鼓為他們指引航向,最終幫助漁船沖出困境,成功靠泊,兩人被救起。
獲救后的王義寬發起了高燒,戰士們輪換著給他量體溫、喂藥、喂飯,兩人被安頓下來調養。官兵們精心照料,兩人身體漸漸康復。漁家漢子不善言辭,卻把恩情刻在心上:“今后出海,一定要來島上看望親人解放軍!
回到村里,王義寬二人直奔村委會講述了獲救的經過。不久后,駐蘇山島官兵又救起了7名遇險漁民。院夼村村民口耳相傳:“蘇山島上的解放軍真是咱救命恩人!”
1960年9月5日,院夼村組織村民代表上島感謝,卻發現在這座無居民、無淡水、無耕地、無航班的“四無”小島上,各種物資補給都由部隊定期運送,一旦趕上海況惡劣,有時一個多月沒有船只進出海島。面對此情此景,村民們心生感慨。
“俺們漁民最拿手的就是開船!”村里挑出一條最好的舢板船,每天往返蘇山島為官兵提供運輸服務,王道倫自告奮勇擔任第一任船長,院夼“擁軍船”正式揚帆起航。村民第一次登島慰問的那天是9月5日,也成了駐島官兵和院夼村人的共同節日——“建島節”。
時代發展,“擁軍船”相繼更新換代:上個世紀70年代,舢板船換成桷篷船,王義寬接班成了第二任船長。上個世紀80至90年代,第三任船長王喜安接過船舵,開起了機動舢板船。進入新世紀,第四任船長王喜聯和第五任船長錢均堂駕起了機動大馬力木船。現在,新的鋼制第五代“擁軍船”又正式啟用了。
只要有需要,擁軍船隨叫隨到
嶄新的“擁軍船”航行在寬闊的海面上,性能穩定,平穩舒適,船長錢均堂黝黑的臉龐上掛滿了笑容!敖ㄔ煨麓ㄙM140多萬元,配備了北斗導航系統,運輸能力由第四代的8噸提高到現在的55噸,能抗8級風浪,上島單程能節省20分鐘,基本上可實現全天候航行了!彼d致勃勃地介紹說。
“只要島上有需要,擁軍船隨叫隨到!”島上官兵都知道這件感人的往事:1998年冬天的一個深夜,島上一名戰士剛剛接到“爺爺病危盼歸”的電話,便想到了“擁軍船”。當時,寒風呼嘯,海上風大浪高,出海風險非常大!皳碥姶贝L只說了一句話:“這樣的事兒誰還會攤上第二回?”
風雪交加的深夜,“擁軍船”啟航了。原本兩個多小時航程,竟然摸黑走了5個多小時。返程到港后,村里立即安排專車送戰士回家。事后,那名戰士攜禮物到村委會感謝,村主任婉拒了:“子弟兵在蘇山島執行任務、守島衛國,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
據不完全統計,“擁軍船”僅在深夜接送官兵及親屬離島就醫就多達50多次。一個細節令人感動:自從擔任了“擁軍船”船長,這十余年時間,錢鈞堂的手機每天保持24小時開機,幾乎沒有出過遠門。
“擁軍船”也改變著官兵們的生活。起初每頓必吃的咸菜出現得越來越少,如今“擁軍船”每周至少來送一趟補給,淡水、新鮮蔬菜和瓜果等物資應有盡有。
這緣分就像一道橋。第一代船長王道倫1997年去世,臨終前仍放心不下守島官兵,囑托老伴連秀珍多去看望。如今,連秀珍老人已經87歲高齡,每年都會讓“擁軍船”將自己一針一線納出的鞋墊送到蘇山島:“手做的鞋墊吸汗不臭腳,孩子們穿著舒服……”
永不停航的擁軍船
改革開放后,院夼村村民依靠漁業捕撈、海產養殖等,迅速發家致富,村里成立了實業公司,海上作業日趨繁忙。隨著部隊建設發展,島上連隊的保障條件也有了顯著改善。
“擁軍船”還開不開?村里外來務工人員提出疑義。村民的回答堅定而響亮:“富了海邊人,不忘戍邊人!”
不光“擁軍船”照開,村里還建起了“軍人之家”招待所,對上下島的官兵和家屬一律提供免費食、宿、行、醫療等服務。多年來,院夼村免費接待駐島官兵、家屬就餐住宿達10萬人次。
“下島就是家,上島守國家!边@十幾年,院夼村先后捐款捐物支援部隊修繕營房,還贈送除濕機、電視機和電腦等設備。曾經的“四無”小島早已變了模樣,官兵們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已經在島上駐守6年的張博說:“兄弟連隊格外羨慕我們擁有不停航的‘擁軍船’!”
情到深處行周詳。60年來,院夼人堅持在每年9月5日“建島節”、春節、國慶等重大節日,為官兵們送去自編自導自演的文藝節目,或是邀請省市京劇團、藝術團與駐島官兵一起聯歡。
老故事常講常新。這是新一代守島官兵耳熟能詳的一段往事。1990年6月,時任連隊指導員任振玲7個月大的孩子患上了肺炎,就在院夼職工醫院醫治。那段時間,孩子白天在醫院掛吊瓶,晚上就被村民王進考夫婦接到家中照料,半個月后孩子恢復健康。返島前,任振玲的愛人拿出錢來答謝王進考夫婦,他們堅持分文不收。從此,每逢外出或探親回來,任振玲的妻子就帶著孩子來看望王進考夫婦并住上幾天,有一次不知不覺竟住了70多天,就像住進自己家一樣。
常來常往一家親。一代代駐島官兵從未忘記院夼人的深情厚誼,他們經常下島參加綠化、清潔等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也曾和村民合力撲滅槎山大火,趕上村民們有喜事,官兵們也一定前來道賀。
船長降格了,擁軍情升格了
“擁軍船”啟航以來,一直與其它漁船一同停靠在漁港碼頭。碼頭泊位有限,有時“擁軍船”靠港等待時間較長,十分不便。1998年,院夼村在院夼西港修建了專船專用的“擁軍碼頭”。
2009年,某演練計劃在蘇山島海域進行,得知原有“擁軍碼頭”不適合演練需要,院夼村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改造建成符合標準的新碼頭。
2017年,考慮到現有碼頭不能滿足現役登陸艦靠泊需求,院夼村再次重建“擁軍碼頭”,加大寬度,放緩坡度,以便登陸艦?俊
海上養殖是院夼村重要的經濟來源,養殖面積大、種類多。2009年4月,正值海帶等養殖品收割前的快速成長期,再過一個月就能迎來豐收。此時,部隊正要鋪設海底光纜,途經部分養殖海區。院夼人二話沒說,僅用5天時間就將鋪設路線周邊養殖海區內200畝的筏架設施全部清理,將未成熟的海帶、裙帶菜等養殖藻類提前收割。
2017年,又是海底電纜施工,院夼村人同樣毫不猶豫地拆筏架、拆參池,不計得失,沒有一句怨言。
第五代“擁軍船”首航,錢均堂跟船上了島。只不過,這一次他不是負責駕駛的船長,而是在船上干扔纜繩、搬運物品等活兒的船員。對此,錢均堂心情五味雜陳:新一代擁軍船更快更安全,可全天候航行;但自己不熟悉現代化操作系統,無法駕船接送官兵、運送給養!安划敁碥姶L,還可以當船員,繼續為駐島官兵服務!”就這樣,錢均堂由船長“降格”為船員。官兵們得知這個情況后,眼里泛著淚花兒說,老船長對人民軍隊的感情“升格”了!
最讓院夼村人高興的是,“擁軍船”能為強軍實踐續薪添柴,提供助力:駐島官兵先后榮立集體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還被評為“全國邊海防建設先進集體”“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個人立功受獎更是不計其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