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踏訪邊防路,八桂激蕩國防情
——廣西軍地開展大學生“走邊關、進軍營”主題活動回眸
走進邊防哨所,零距離體驗戍邊官兵訓練生活;參觀國門口岸發展變遷,感受祖國邊海防建設成就;祭掃邊關烈士陵園,緬懷為國獻身的軍民;為界碑描紅、與界碑合影、向界碑宣誓……5月下旬,一場特殊的國防教育課在廣西邊防拉開帷幕,70多名大學生和媒體記者代表走進廣西邊防一線縣市,感悟作為一名公民沉甸甸的國防義務和責任。記者了解到,這項活動,廣西軍地已連續開展了10年。
活動接地氣,形式更“帶感”
2017年參加大學生“走邊關、進軍營”主題活動的經歷,讓廣西民族大學大四學生黃詩雅至今仍難以忘懷。
從小在內陸城市長大的她,站在友誼關關樓,聆聽講解員講述友誼關的前世今生——清朝老將馮子材抗法鎮南關大捷、孫中山反清鎮南關起義、邊境自衛作戰的凱旋……讓她對“邊防”二字包含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從那一刻起,友誼關在她的眼里不再是普通的國家4A級旅游景點,而是中華民族奮起抗爭、抵抗侵略的精神坐標。
廣西地處祖國南疆,沿邊沿海沿江,是紅七軍、紅八軍的誕生地,是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的策源地,如何有效發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開展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成為擺在軍地領導面前的一個課題。
“增強全民國防教育的吸引力,關鍵要改變領導講話、專家授課、街頭咨詢等傳統教育模式。”自治區國防教育辦公室原主任古曉峰介紹說,2009年廣西軍地有關部門深入調研后,決定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思路,在全區高校中開展大學生“走邊關、進軍營”主題活動。活動一經推出,便得到大學生的熱烈響應,據統計,首次活動報名人數近萬人。
廣西工程職業學院大四學生王世明,是今年參加活動的大學生代表之一,他告訴記者,每年報名的同學非常多,不僅要求品學兼優,還要經過嚴格的政治考核,為了爭取機會,他已經連續3年向學院遞交申請書,今年終于如愿以償,因此倍加珍惜。
國防教育只有接地氣,才能激發參與熱情,這是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活動中,他們堅持“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的理念,將紅色景點游覽和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參觀駐軍邊海防哨所與巡邊護邊體驗相結合、觀看軍事傳統課目演示與展現官兵風貌相結合,力求將邊海防文化、紅色文化、邊關軍營文化有機統一,讓大學生盡享邊關“國防教育大餐”。
中越邊境588號界碑,位于廣西那坡縣百南鄉百南村達林屯,矗立在海拔1096米的絕壁之上,從山腰到山頂全長2.28公里,共1356個臺階,其中在懸崖上修建了32道階梯棧道和566個臺階直達山頂,這段路被稱為“天梯”巡邏路。
在巡邊護邊體驗時,王世明第一個登上588號界碑,他告訴記者:“到山頂看到588號界碑,我覺得特別自豪。雖然中途被懸崖險境嚇到,但想到邊防官兵經常來這里巡邏,我就不怕了。”
如今,經過長期實踐探索,“走邊關、進軍營”主題活動像一塊強大的磁場,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關注。對參加活動的學生來說,這段經歷已成為他們成才道路上的寶貴財富。前不久,記者在廣西軍地組織的“愛我國防”大學生演講比賽中看到,廣西大學參賽選手易思含,聲情并茂地分享了他的走邊關經歷,贏得在場評委和觀眾的陣陣掌聲。
主題精準對接,教育提質增效
從“贊頌輝煌成就,建設強大國防”到“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走邊關、進軍營”主題活動堅持每年一個不同的主題。
自治區國防教育辦公室主任賴榮生告訴記者,他們根據每年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確定的年度主題,制定“走邊關、進軍營”活動具體方案,做到小主題緊連大國防,讓活動內容緊跟時代脈搏,煥發更強生命力。
每年,他們結合年度主題設置,規劃不同的活動路線和點位。2014年,他們結合“關心國家安全、維護海洋權益”主題,將活動重點放在增強大學生海權意識上。為此,他們一改往年踏訪陸地邊防線的做法,將重點放在北海、欽州等沿海城市海防線上,通過組織大學生登艦艇、上島嶼,引導大家走進海洋關注海洋,強化海防意識。
在海軍某部營區,官兵邀請大學生代表參觀新型艦艇、瀏覽海軍知識宣傳欄、觀看特色課目展示,讓大學生切身感受海軍發展成就,激發大家刻苦學習,投身建設海洋強國的事業中;在某海警支隊艦船上,官兵向大學生講述海上維權經歷,介紹執勤海域豐富的漁業、油氣、礦產等資源,演示海上執法執勤流程,強化大家維護祖國海洋權益的責任感使命感;在潿洲島某海防連,官兵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守島軍民誓死抵抗侵略者的壯烈故事,讓大家感受到英雄百戰死、誓與海島共存亡的豪情。
“乘船出海,才知大海的廣闊。”百色學院學生師永強感慨地說,乘坐海軍艦艇讓他大開眼界,我們年輕一代要像守衛陸地國土一樣,擔起守衛“藍色國土”的責任。讓更多的大學生對海洋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加關注海洋安全問題,不少大學生在參觀后表示,希望能到海軍部隊服役,為守衛祖國海疆貢獻力量。
2017年,他們結合“贊頌輝煌成就、賡續紅色基因、支持改革強軍”主題,組織大學生走進東興、憑祥等設有國門口岸的邊境縣市,切身感受改革開放以來祖國邊海防建設成就,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活動主題的精準對接,有效促進了國防教育的提質增效。廣西軍區領導告訴記者,“走邊關、進軍營”主題活動激發愛黨愛國愛軍“熱傳遞”效應,帶來良好政治、社會和軍事效益,更激發了大學生參軍報國熱情。據統計,近年來廣西大學生入伍比例逐年攀高,去年大學生入伍比例達到66.5%,比2017年增長了7.6個百分點,廣西征兵“五率”考評位列全國第一名。
覆蓋面更廣,聲音傳四方
今年5月,大學生“走邊關、進軍營”主題活動首次邀請廣西區內外新聞媒體參與,大學生和媒體記者一起參加活動。途中一個個有溫度、有深度、有情懷的感人故事,通過媒體的宣傳報道,在社會上形成強烈反響,實現了主題活動覆蓋面由重點人群向全民拓展,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許多讀者聽眾第一時間留言。
大學生代表在中越666號界碑前高唱《我和我的祖國》,來自黑龍江的記者侯麗佳將此編發視頻稿件,網友“北國風光”被年輕學子的愛國情懷感染,留言道:“為廣西大學生點贊!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你們用激昂的歌聲表達了對界碑的尊重,我從你們身上看到了祖國的希望。”
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自治區人防和邊海防辦公室副主任黃瀚告訴記者:“這次邀請媒體參與,通過他們把大學生在活動中的難忘經歷報道出去,大力傳遞國防正能量,讓更多人了解這項活動,吸引更多人關注廣西邊防,關注我們的國防建設。”
活動中,一段段難忘的巡邊經歷,一個個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不僅感動著每一名大學生代表,更讓參與其中的新聞媒體感到肩上責任之重。
當大學生代表與媒體記者走進廣西那坡縣天池國防民兵哨所時,哨長凌尚前的感人事跡深深觸動了大家。凌尚前18歲上哨開始守邊生涯,兩次主動放棄下哨進鄉鎮擔任干部的機會,甘于清貧、默默堅守哨所39年。《青島新聞》記者江東旭采訪凌尚前后,感慨地說:“原來在祖國漫長的邊防線上,除了邊防官兵,還有一群邊防民兵在默默堅守,作為媒體有責任把他們的先進事跡傳播出去,讓更多人關注戍邊民兵。”
據統計,今年的活動中,受邀新聞媒體共刊發報道300余條(篇),活動不僅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實際效果,還傳遞出了全民國防廣西好聲音,為今后更好地開展此項活動提供了寶貴經驗。(何德智 記者 馮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