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忠:中國雙航母“亮肌肉”可能還得再等等
前天咱們的國產航母被拖船拉著動了幾下,折騰來折騰去卻老是不走,撓得人心里直癢癢。大家都很好奇新航母測試到什么階段了?前天在船廠究竟測試了什么項目?那么讓我們下面來好好梳理一下。
首先來看看國產航母這些天有哪些變化。4月16日主機試車的圖片和4月20日媒體曝出來的圖片有一個小小的區別,就是船底下那個球球不見了。這個圓球叫做球鼻艏,它通常是看不見的,就是在艦首方向下邊伸出來一個大鼻子。一般它藏在水面下,你是看不到它的。
16日還能看見球鼻艏上端還露在水面上,說明還沒有進行配重,吃水深度還不夠,吃水線淺說明船的負載輕。20日的照片中,球鼻艏看不見了,從吃水線來講的話,已經進入了一個正常的吃水線,吃水線深說明船上的負載大。負載從哪來的?大家發現20日的航母甲板上排了眾多大吊車。
一般的航母首先考慮的是它的平衡系統。以美國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為例,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棟二十來層的大樓,里面有2500個到3000個艙室,每一個艙室里邊有什么東西,有多少重量等等,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平衡性。
國產航母基本都建設完成了,腳手架都拆了,甲板口也封上了,東西也搬下去了,那在船上裝那么多吊車干啥呢?唯一的一個解釋就是它是用來配重的,可能是利用大吊車來調整負荷。吊車很重,而且可以方便地移動換位置,改變載荷分布,這樣國產航母就可以在港口內進行航母重心位移測試,比較安全。
航母在改變航向、拐急彎的時候必須要有很好的平衡性,否則會出現重大事故。航母上的大吊車就像殲-15艦載機,殲-15重量是17.5噸,大吊車重量接近31噸,用這些吊車模擬一下殲-15擺滿甲板以及艦載機移動的情景。讓這些吊車來回移動,就可以模擬測試國產航母在靜態時重心變化的不同情況,提前查漏補缺,為海試打好基礎。旁邊還有拖船,幾艘拖船給拖動一下,航母可能會晃悠晃悠,再看看這個平衡情況怎么樣。
現在主要還是造船廠這邊在做這些測試。一艘航母在交付海軍之前,一般有這么幾個大的環節:開工、下水、舾裝、系泊試驗和最后的海上試驗。先是開工鋪設龍骨,然后通過幾年的建造,完了以后下水,下水之后就開始舾裝。
舾裝分兩個階段,一個是在船塢里邊,干船塢里邊把東西裝上去。再一個就是系泊試驗,就是下水,都裝完了,就不能老占著船塢,所以在系泊的情況下舾裝,進行一些試驗。海試主要測一些什么項目呢?海試第一階段是船廠海試,第二階段是部隊海試。
船廠海試主要是造船廠給它進行測試,就像廠家出廠前要進行質量檢查一樣,航母也要經歷這個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測試航母各個子系統的情況,例如動力情況、電器系統、航行系統等是否正常。如所有的分系統都很好的話,軍方就簽字驗收,下一步就是交付海軍。
海軍測試和船廠測試不是太一樣,海軍是個用戶,船廠是一個制造部門,制造部門造完了,用戶滿意才行。比方說看能不能夠進行作戰,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究竟是多大,是否符合探索雷達的一些性能要求。實際上是要了解航母的作戰性如何,這和船廠海試是不同的。
很多人可能還關心雙航母戰斗群什么時候形成?不用太著急,海試也一樣,不是說從船塢里立馬沖出去,到了遠海轉了一大圈回來了就算成功。要按照科學的規律去辦事,就算正式交付海軍,海軍也要先把這艘艦熟悉了,再練習跟其它護航艦艇的協同,之后還要跟它的飛機、航空部門進行協同訓練。
這個過程可能要花三四年時間,到2022年差不多能夠形成戰斗力。也就是說中國出現雙航母戰斗群可能還需要四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我們預祝第一艘國產航母海試成功,也希望下一步的航母工作都能進展順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