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最硬的骨頭
長征途中,擔任先頭部隊的紅五師師長賀炳炎不幸中彈負傷,必須馬上截肢。當時沒有麻藥,手術也只能用木工鋸子,賀炳炎硬是堅持了下來。手術后,賀龍撿起鋸下的幾塊碎骨,用毛巾包好說:“我要把它們留起來,長征還剛剛開始,以后會遇到更大的困難,到時我要拿出來對大家說,這是賀炳炎的骨頭,共產黨人的骨頭,你們看有多硬!”
明朝萬歷年間一位叫支大綸的進士在《示兒書》中說:“丈夫遇權門須腳硬;在諫垣須口硬;入史局須手硬;值膚受之訴須心硬;浸潤之譖須耳硬。”這里提到的諸多之“硬”,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人生之境。而作為軍人,最重要的特質還須骨頭硬。只有骨頭硬,才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精神,才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攻堅精神,才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犧牲精神。由這樣的軍人組成的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
在我軍波瀾壯闊的史冊上,那些骨頭比鋼鐵還要硬的勇士燦若群星。陳樹湘掏腹斷腸誓死不當俘虜,凌福順飽受凌遲酷刑而不屈,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黃繼光用身體堵槍眼,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李向群救民于水火不惜死……他們用錚錚鐵骨支撐起民族的脊梁,用血性書寫了苦難輝煌,用傳奇展現了中國軍人不可戰勝的形象。在各個歷史時期,正是千千萬萬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軍人,護佑了今天的和平與發展,換來了明天如金子一般珍貴的機遇與前景。
軍人也是肉體凡胎,也有七情六欲,他們的骨頭為什么那么硬?是因為他們的骨頭里有“鈣”。理想信念是軍人精神上的“鈣”。有鈣質的骨頭最硬,有信仰的心靈最強大。不管面對何種強敵,也能決然勝利于逆境險境;不管面臨多少挑戰,也能從容應對實現變革圖強。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一支將信仰與鐵質熔入血液的軍隊,連敵人也只能發出“可怕,太可怕了”的嘆息!
“不經寒霜苦,安能香襲人?”軍人的骨頭并不是天生就硬的,而是在艱難困苦中鍛造出來的。當年許多還是娃兒的“紅小鬼”參加革命之初,并不知道什么是革命,但經過艱苦磨礪和血與火的考驗后,他們的意志得到鍛煉,生命得到升華,從而成為一群骨頭最硬、意志最堅的人。恰如毛澤東同志所評價的:“別看他外表像個泥人,那泥里包著的可是鋼鐵。”
“打仗時,抓到俘虜是英雄,生活中,不被俘虜也是英雄。”這是一位戰斗英雄說的話。新形勢下,我軍承擔著繁重而艱巨的使命,也面臨著和平環境的考驗。這種考驗看似平靜溫柔,實則刀光劍影,稍有麻痹和懈怠,酒綠燈紅就可能軟化我們的骨頭,銷蝕我們的斗志。只有以理想信念作為壓艙石,才能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硬度卻大相徑庭。實現強軍夢,需要我們每個人從石墨向金剛石蛻變。”時代先鋒李浩的話,道出了當代軍人的心聲。面對使命敢擔當,面對困難勇突破,面對誘惑有定力,軍人在烈火中百煉成鋼。(向賢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