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文明的香江大考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20周年紀實
1997年7月1日,東起沙頭角,南到文錦渡和皇崗口岸,西至蛇口媽灣,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陸海空三軍官兵,從陸地、空中和海上進駐香港履行防務。
“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駐軍中校軍官譚善愛洪亮的聲音,猶如鏗鏘誓言和莊嚴承諾,響徹香港上空。
這是一場全新的大考,世界為之矚目,祖國寄以重托。
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一國兩制”條件下駐軍的嶄新篇章從此開啟。
二十載風雨鑄忠誠,二十載軍旗耀香江。駐香港部隊以威武文明的良好形象,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交出了一張優異答卷。
24堂精品黨課入腦入心,13部優良傳統教育片播灑強軍正能量,20年沒有發生政治性問題,一茬茬官兵始終鑄牢軍魂、書寫忠誠——
20年初心不改,鐵一般信仰鍛造“不銹鋼”
維多利亞港碧波蕩漾,潮起潮落。
回歸20年,香港魅力依然、繁華依舊。
“墻外資本主義,墻內社會主義”,是這里最形象的寫照,給官兵帶來的沖擊和考驗現實直接,駐香港部隊始終保持了“不銹鋼”的本色。
每年新戰士輪換進港,很多官兵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國家發展那么好,為什么還有人要反對我們黨、反對我們國家?香港那么繁榮,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到底哪個好……”
如何拉直官兵腦海中的問號?駐香港部隊政委岳世鑫表示:“處在‘一國兩制’特殊環境,面對兩種社會制度交鋒和多元思想文化沖擊,從進駐香港的那一天起,駐香港部隊黨委就把鑄牢軍魂、凈化靈魂作為駐軍治軍建軍第一位的任務和永恒課題。”
理直氣壯講好大道理。2012年以來,駐軍黨委在狠抓部隊教育落實的基礎上,圍繞培育“四有”新一代駐港軍人,以“鑄牢強軍之魂”為主題,精心準備24堂黨課,每一課都制作成時長約90分鐘的電視專題片,每月一課、每兩年一個周期循環。不僅把“大道理”的體系脈絡、本質內涵、實踐要求講清講透講完整,還充分體現知識性、突出趣味性,使理論灌輸和思想引領煥發出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官兵喜聞樂見、自覺參與其中、主動接受教育。
中環機務站中士吳甜對此感觸很深。去年7月,她帶訓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一次學習討論中,香港中學生尖銳提出“你覺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哪個好?”“大陸有沒有民主與自由?”。吳甜沒有慌張,她耐心地用學習中積累的大量數據和事實,談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從科技、教育、文化、養老、醫療等方面談社會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列舉鮮活事例談民主法制建設取得的巨大進步。這讓很多參加活動的香港中學生對一國兩制有了全新的認識,紛紛為她樹起大拇指。
與吳甜一樣,從駐港大學生士兵提干成為軍官,從軍校學員選調進港履行防務,通信站某連排長王蕾茜的每一步成長,“鑄牢強軍之魂”教育課倡導的“愛國奉獻”“誠信明禮”“感恩盡責”等觀念,深深影響著她軍旅生涯的每一次選擇。前年她丈夫遠去敘利亞工作,依依相別時,他們相互鼓勵。今年,敘利亞戰火紛飛戰事升級,擔任翻譯的丈夫時刻面臨生命危險,王蕾茜一邊叮囑他注意安全,一邊電話鼓勵丈夫“同為軍人,崗位就是戰位,選擇了軍人這份職業,就意味著犧牲奉獻,雖相隔千里我的心始終和你在一起。”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進入軍營,駐軍黨委大膽放開這一政策。然而,由于香港特殊環境,互聯網開放程度高,這也給官兵思想帶來了新的沖擊。駐軍黨委一手抓規范管理,一手抓教育引導。打造有駐港特色的文化,是駐軍一條管用的經驗。他們大力加強營區政治環境建設,開展“強軍戰歌”歌詠比賽和“兵寫兵、兵演兵、兵唱兵”群眾性文藝創演,讓官兵在強軍文化熏陶中凈化精神家園、堅守道德高地。同時,通過深入挖掘駐軍光榮傳統和光輝歷史,如“塔山英雄團”“海上先鋒艇”“大渡河連”等英模單位的特有精神,精心制作13部“高擎精神戰旗”光榮傳統教育片,真實還原當年戰爭背景經過,生動刻畫我軍將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引導官兵從烽火硝煙、苦難輝煌中汲取精神養料,在撫今追昔、追根溯源中喚起責任擔當。
不僅如此,駐港部隊還通過利用多種渠道和方式,不斷提升官兵理論素養。港內部隊定期在古炮臺、防空洞、彈藥庫等歷史遺址開展教學,港外部隊到蓮花山小平銅像、深圳博物館、東江縱隊紀念館等場所現地參觀,在實地感悟、親眼目睹中堅定官兵理想信念。營連開設“士兵講壇”,組織理論學習幫扶對子,常態化開展新聞點評、熱點辨析,將理論要點制成鋼筆字帖、導入打字訓練字庫,讓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充分融入官兵日常工作學習生活。
2016年入伍的大學生新戰士諶泓宇,一開始對圍墻外的燈紅酒綠和圍墻內的艱苦生活有些想不通,工作訓練提不起勁兒。在觀看了“高擎精神戰旗”教育片《塔山戰旗永飄揚》后,諶泓宇頗有觸動。“看看先烈浴血奮戰的場景,想想前輩艱苦卓絕的斗爭,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沒有退卻的理由,無論如何不能當‘逃兵’!”新兵主題思想交流會上,諶泓宇和大家分享了自己蛻變的心路歷程。
此后,諶泓宇主動擔負新聞報道員、理論宣講員,用戰士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宣講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等黨的創新理論,戰友們都稱他“問不倒”,成為公認的“理論之星”,年底在年終訓練考核中被評為了“軍事訓練尖子”。
正因為有了黨的理論和光榮傳統扎根鑄魂,進駐20年來,駐軍上下沒發生政治性問題。
20多次演習牽引常態練兵,30余次接受考評次次優秀,聚焦強軍目標鍛造尖刀利刃——
20年使命不怠,他們是守衛香江的“定海神針”
立體兵力投送、特戰滲透破襲……2016年10月31日上午,駐軍青山綜合訓練場,硝煙彈雨,炮聲隆隆,“香江衛士”聯合實兵演習激戰正酣。
這次演習亮點頻出:10余種新式火器輪番上場,新增5項實戰內容,三軍聯合指揮作戰,20余家港內外媒體現場報道,500余在港及港方人員觀摩……
許多媒體報道紛紛稱贊:演習充分展示了駐香港部隊威武之師的良好形象。可在駐軍官兵眼里,演習還展示了更為重要的一面:能力自信!
“駐軍能否成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力量,關鍵要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以常態化戰備為牽引、以實戰化訓練為抓手、以信息化轉型為推動,提高部隊硬實力,鍛造能打勝仗的精銳之師。”駐香港部隊司令員譚本宏介紹。
在“一國兩制”條件下履行防務,有著不同尋常的使命任務。駐軍黨委深入分析研判形勢,緊跟形勢抓戰備,不斷增強備戰打仗的緊迫性。作戰值班員每天檢查各值班要素不少于2次,應急分隊隨時接受拉動檢驗,常態戰備,有效提升了駐軍部隊作戰能力。應急分隊每個官兵就是“上膛的子彈”,隨時準備擊發命中目標。
實戰化訓練,他們從一兵一卒“化”起,更從“指揮樞紐”“風暴中心”化起。駐軍著眼所處特殊環境、擔負特殊使命任務,自上而下大興尚武之風,大練精武之能,首長機關“一馬當先”帶出駐軍官兵“萬馬奔騰”。
在某旅,每周六上午的機關參謀業務學習雷打不動。旅黨委常委帶頭作授課輔導和作戰問題研究,而且常委每年必須有一個作戰研究課題。“基層訓風扎實,源自于上級的實戰化導向。”部隊長謝光輝表示,軍人生來為打仗,研究打仗才是機關的主業。記者了解到,進駐20年來,這個旅先后近200余次接受原總部、戰區(原軍區)和駐軍組織的軍事訓練抽考,合格率100%,優秀率超過91%,2015年參加原廣州軍區網上訓練考核,取得參謀“六會”技能第一名、綜合成績并列第一名的驕人成績。
個個想打仗研打仗,輪流登上講壇談打仗。2015年以來,駐軍堅持每周一講“軍事論壇”場場火爆,座無虛席。首長機關練“內功”強“底氣”,緊貼使命任務,深入開展作戰理論、訓練理論、管理理論、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十戰研究”“戰例研討”等課題交流,近年來,駐軍結合戰略戰役集訓、作戰問題研討會、專題戰役理論學習和年度演訓等大項活動,深入研究形成了50余項成果,為有效提高駐軍實戰能力提供了理論支撐。
駐軍黨委緊緊圍繞軍事訓練這個“中心”,主動將“想打贏、謀打贏、練打贏”當作履職盡責根本內容,各級主官強力抓訓,深入一線指導,帶頭參訓受考;黨委班子成員講“第一課”、打“第一槍”、投“第一彈”,駐軍定期組織首長機關集中訓練和考核,部門以上領導全程參訓,處處打頭陣、當標桿。
與此同時,駐軍堅持從“兵之初”開始樹立當兵打仗的鮮明導向,區分新兵、基層骨干、分隊軍官、參謀人員4個層次,全年組織“掛金牌、當標兵”活動。今年2月,在新兵“掛金牌、當標兵”基礎科目比武現場,列兵吳銘強同時取得射擊、手榴彈投擲、3000米跑三塊金牌,按照比武規定當場宣布榮記三等功一次,并現場填寫喜報、拍下照片,快遞回戰士家鄉。
入伍時成績平平的吳銘強,并不是半路殺出的“黑馬”。為了打牢訓練基礎取得好成績,他借來沙包綁在身上負重,戰術基礎動作反復訓練直到手肘磨破,手榴彈投擲了一遍又一遍。面對榮譽,吳銘強說:“三等功獎章、比武金牌和戴紅花的照片見證我的成長經歷,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5年來,駐香港部隊新兵訓練平均合格率98%以上,平均優秀率85%以上。去年底,考核不合格的一律取消評先、提拔、晉職資格。
20年來,駐軍著眼所處特殊環境、擔負特殊使命任務,始終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意識,自上而下聚焦強軍目標,充分發揮三軍聯合優勢,在分步落實聯合基礎、聯合專項、聯合指揮訓練基礎上,突出抓好聯合實兵演習。
走進駐香港部隊各營區,聯演聯訓已成常態。各軍兵種共同探討聯合作戰理論、完善聯合作戰方案;共同研究制訂聯合訓練計劃、方式和時機,貼近實戰研究設置軍兵種專業考核內容,確定聯合作戰演習課題和訓練內容,走出了一條“軍兵種部隊聯合化、特戰分隊精英化、步兵分隊特戰化、保障人員戰斗化”訓練路子。
平時訓得實,戰時敢亮劍。2014年,駐軍航空兵團首次進行海上打靶。靶標在茫茫大海中忽隱忽現,漂浮不定,與陸地實彈打靶有天壤之別。面對難啃的“硬骨頭”,特級飛行員錢素強迎難而上,通過查找海上氣象資料,掌握導彈鎖定海上目標的性能參數,反復與機組成員協同,最終確定了一套海上打靶方法。打靶當天,海上天氣突變,黑壓壓的烏云涌向靶場。不到一個小時,錢素強憑借著過硬的飛行技術和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面對強氣流擾動顛簸,十余公里處就發現了目標,在導彈發射距離的臨界值實施攻擊,搶在暴風雨來臨之前擊中靶心,實現了上級提出的“按實戰標準打出極限值”目標。
20余萬臺次車輛、80余萬人次進出港,無一人攜帶違禁物品,一萬多架次飛機升空、一千多艘次艦艇出海都嚴格遵守香港法律條例——
20年規矩不松,特別過硬緣于天天過硬
走進駐香港部隊某教導團,一場《駐軍法》知識競賽正在新兵營進行。對即將輪換進港的戰士來說,踏上香港土地前都要進行《基本法》《駐軍法》以及香港法律法規考試,考核成績優秀才能取得進港資格證。
在高度法治化的香港社會,現行的800多部條例、2000余部附屬立法中,有近百部法律直接規范駐軍行為——飛機升空訓練、艦艇出海都要通報香港特區政府,實彈射擊要提前在《憲報》上刊登公告……20年來,駐軍香港一言一行都受法律約束、一舉一動都被媒體關注。每名駐港官兵都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高度自覺。
點滴皆習慣,習慣成自然。每年部隊組織輪換,駐軍都依法提前在特區政府《憲報》刊登公告,選擇在市民熟睡的凌晨后進行;駐軍人員出入邊境,都嚴格履行出入境手續和程序,并在港內港外設立安檢站,所有過關人員、車輛及攜帶物品嚴格檢查,從將軍到士兵無一例外。
去年底,771艇教導員王雄在組織艦艇編隊進港歸建前,發現一名干部提包中放著一整包煙,按照香港法律規定,駐軍明確每人每次進港只能帶19根煙,王雄當即要求這名干部把包裝拆開,抽掉一支煙再帶進港。
這名干部一邊拆包裝,一邊不理解的發牢騷:“你說19根和20根煙有多大區別啊,為什么多帶1根就不行?”王雄當即回答他:“這就是法律規定,多1根性質就變了,就是違法行為!”
以此為契機,王雄還針對官兵思想上存在“誤區困惑”,旗幟鮮明地講清楚什么是走私和違規攜帶物品,法律法規有那些明確規定,為大家明確了法律法規的“硬杠杠”,拉直了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去年9月23日清晨,汽車連班長劉士渤帶新兵李世豪執行昂中線保障任務。車出皇崗口岸,經落馬洲,入嘉龍路。盡管車流量加大,但各車之間都是禮讓三分、各行其道。車行至3號干線后,旁邊一輛寶馬敞蓬車,時而沖到前頭又減緩速度。“他們在故意挑釁,和他們比一比?”李世豪心里暗想。“別理會他們,專心熟悉你的路線!”班長似乎看出了李世豪的心思,兩手穩穩地抓住方向盤,目視前方,依然保持原有的車速,不急不慢地在車流中前進。
回到營區,劉士渤就超不超車這個問題,在全班展開了一次討論。“他們那般挑釁,憑你的技術,應該煞煞他們的威風?”李世豪滿腹牢騷,“按照香港交通法規,在這條路上我們的車速不能超過70碼。”“再說了,我們在港內行車,代表的是香港駐軍的形象,不能為了一時的沖動和這些人開賭氣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使李世豪明白一個道理:“香港的交通秩序靠每個人遵章守紀,我們是軍車,更要嚴格要求自己。”
靠制度規范行為,靠養成提高素質,是駐香港部隊進駐20年來堅持不懈的做法。他們從新兵一入伍就著力強化軍容軍姿、禮節禮貌、文明用語等基礎訓練,一點一滴抓養成。編印香港駐軍人員法律指南、軍容道德規范和涉外禮儀、香港風土人情等資料,使官兵人人知法律法規、知文明禮儀、知行為準則,自覺做到文明守法,依法辦事。
5月下旬,駐軍新圍靶場,某旅三營九連連長李亞迪帶領兩名戰士到靶場懸掛出警示紅旗。上午8時開始,他們要組織射擊訓練,而該訓練計劃早在一周前登報公告香港民眾。教導員周磊告訴記者,每次我們組織訓練都是依據香港《防衛(射擊練習區)條例》規定“白天射擊要掛警示紅旗,并須在射擊前1小時掛出;夜間則要懸掛警示紅燈,并須在日落前兩小時掛出;射擊訓練必須提前7天登報公告”。
香港法律對演訓限制約束,曾一度讓許多官兵感到不適應,認為限制太多,影響訓練成績。可現在,駐軍官兵轉變法治思維,從這種限制中看到的不再是“不便”,而是學會了通過法治推動部隊戰斗力建設。重要軍事行動和聯合軍演,堅持先法律咨詢再作決策部署。
20年來,駐軍堅持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作為鐵律,貫穿于部隊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每年組織一次“法規月”活動,每月上好一堂法制課,每周組織學習一次學法課,每次重大活動首先對照法律條文。學法、懂法、知法,熟悉理解香港的法律制度,已成為駐香港部隊官兵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駐軍還結合部隊實際,先后編寫了《香港駐軍軍人法律指南》《軍人進出港法規知識手冊》等20多部具體化的實施細則,依據基本法、駐軍法制定了53部制度規定,形成了具有駐軍特色的制度體系。通過完善和制定的法律法規,不斷強化了官兵“紀律就是政治,形象重于生命”的思想,做到了“遇事依法辦,執勤不擾民,守法做模范”。
今年春節,通信站軍郵局張偉亮中士家屬首次赴港探親,就收到一份特殊禮物——《家屬應知法律常識》。第一次來港的張偉亮家屬發現:“在香港闖紅燈、隨地扔垃圾等都是違法行為,有可能會被檢控,違法行為會被記錄在案。”這些“小事”在內地更多是道德約束,就算違反頂多受到譴責,沒人會較真動真格上法庭來追究,而香港卻事事有法律,這讓她感觸很深。置身法規制度健全的香港,依法辦事已固化為官兵習慣,思考問題以法為先導,議事決策以法為遵循,開展工作以法為依據。
去年,駐軍“惠州艦”回訪惠州,一名記者上艦參觀后,感到十分新奇,和擔任解說任務的戰士劉俊攀談起來。他告訴劉俊他和兒子都是軍事發燒友,由于兒子遠在外地,不能及時過來,所以很遺憾。希望留一個海軍臂章,帶回家給兒子作紀念。
劉俊聽了很高興,但又面露難色:“不好意思,根據《內務條令》規定,軍服以及帽徽、肩章和軍種符號、領花等專用標志不得變賣,不得擅自拆改或借(送)給非軍人。所以,臂章不能送給您。”這位記者聽了一臉失望,但還是禮貌地說:“不好意思,我不了解規定,給你們添麻煩了!”思忖片刻,劉俊將這次回訪惠州制作的紀念信封送給他。
記者激動地緊緊握著劉俊的手:“感謝解放軍!你們對自己有紀律、對人民有感情,你們都是好樣的!這個信封拿回去送給我的兒子,他肯定會非常喜歡。”
20年來,駐香港部隊先后組織19次分隊輪換,20余萬臺次車輛和80余萬人次進出香港,5萬余人次上街勘察游覽,均嚴守各項規章制度,無一起違法擾民事件,威武文明之師良好形象在香港社會深入人心。
28次軍營開放,60余萬人次香港市民和學生走進軍營,338萬毫升獻血詮釋血脈情深,8.8萬棵苗訴說同氣連枝,愛港親民增強情感認同——
20年情懷不變,樹好形象促進人心回歸
2016年1月24日,一股強勁的寒潮席卷香港,導致氣溫驟降,風寒刺骨,駐守某山地執勤點地面更是罕見地結了冰。突如其來的惡劣寒潮讓數十名游客措手不及。
天色漸晚,道路結冰,寒風呼嘯,困在山頂的游客們蜷縮在保安崗亭等待救援。
看到距離營區30米的保安崗亭里人越聚越多,駐香港部隊執勤點干部戴航主動上前詢問情況。得知被困游客缺少食品和飲用水,戴航焦急萬分:此前沒有此類先例,主動救助是否違反香港法律規定,游客會不會接受援助;如果不救助,眼睜睜地看著游客受難,又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相符。
兩難之際,戴航撥通了某航空兵團政委陳文獻的電話。陳政委讓戴航立即進行救助,同時咨詢駐軍法律處。得到相關法律答復后,陳政委告訴戴航:“主動救助不違反相關規定,要竭盡全力幫助被困香港市民度過難關。”戴航立即讓人煮好雞蛋面,送給被困的香港市民填飽肚子,之后又拿來礦泉水分發給他們。
下午5點左右,香港政府救援隊上山開展救援,但因氣候惡劣,救援隊也被困在了保安崗亭。被困的人越來越多,保安崗亭已容納不下了。也許是官兵之前的舉動打消了香港市民的疑慮和心結,一名保安主動找到戴航,想讓被困人員進入營區休息。
經請示批準后,戴航將被困人員帶到飯堂休整,給予他們最大限度的幫助。與此同時,該團正協調車輛盡快送補給上山。
駐守某山地執勤點官兵們迅速行動起來,將被困的香港市民游客、保安和香港政府服務隊的救援人員共40多人請到飯堂休息。看到游客們都衣著單薄,他們打開空調制暖,還拿來迷彩大衣給被困游客御寒。見一名游客摔傷骨折,行動不便,戴航便指派衛生員進行照顧。晚上11時40分左右,天氣好轉,香港政府加大救助力度,分批次組織被困人員下山。7天后,被困的游客將感謝信送到執勤點官兵手中,感謝他們的無私幫助,盛贊駐港部隊是“香港人的守護神”。
愛祖國、愛香港、愛駐軍,始終是時代的主旋律、駐港軍人的最強音。進駐20年來,駐軍官兵視駐地為故鄉,視香港同胞為親人,贏得香港各界廣泛贊譽。先后組織28次軍營開放,62萬余人次香港市民入營參觀,組織12屆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和6屆大學生軍事生活體驗營,10次與香港12所大學組織聯誼互訪,強化了情感認同和民族自信。
2012年7月,某旅特戰連排長陳玉飛被抽調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當教練,在15公里野外拉練課目中,狂風驟起暴雨突降,學員們渾身濕透。香港中學生小徐感到體力不支,渾身乏力,步幅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慢,眼見隊伍離自己越來越遠,小徐急得淚水在眼眶里打起轉來。
“堅持住,我幫你!”在就小徐內心感到絕望時,陳玉飛接過他的裝具,用肩膀架起體重70公斤的小徐往前趕,并一路給他講紅軍長征的故事,給他加油鼓勁。最終,小徐與其他學員一起到達終點。陳玉飛的腳掌卻因負重過多磨起大片水泡,看到他走路一拐一拐的樣子,小徐感動地哭道:“陳教官,你們解放軍真好!謝謝你!”夏令營結束前,小徐多次向陳玉飛了解國家征兵政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一名真正的解放軍。
今年春節,香港攸潭美村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村民都趕往村公所參加一年一度的盆菜宴,今年的盆菜宴比往年更加精彩,駐香港部隊官兵帶來自編自導的文藝節目,這些節目贏得村民陣陣掌聲,雖說這是駐軍官兵第一次與營區周邊村民舉行軍民聯誼活動,但現場官兵與村民有說不完的話,他們談香港百年滄桑、聊國防軍隊強大,邊吃盆菜,邊聊家常,友誼在相互交流中升華。
去年8月,駐軍組織陸海空官兵代表為香港同胞義務獻血,報名人數超過獻血名額兩倍。基層官兵都爭著去,誰也不愿落下。中環機務站指導員周軍每次都要說服有些官兵指標有限,下次再獻。面對香港媒體采訪,官兵的回答如出一轍:“中華民族血脈相連,同胞之間情濃于血,為香港同胞獻愛心的機會不能錯過。”
據香港獻血工作人員介紹,20年來駐軍一直保持單日獻血量第一,先后有7600余人次參加香港特區獻血活動,累計獻血338萬毫升。駐軍還滿腔熱情參加香港社會公益事業。每年參加香港“植樹日”活動,累計植樹8.8萬余棵;每年組織慰老愛幼活動,為4300多名長者和幼童贈送禮物、表演節目、送上祝福;緊緊圍繞“國家好民族好,香港明天更美好”主題,注重發揮軍樂隊、儀仗隊和文工隊“香江文藝輕騎兵”作用,多次在香港各類文藝匯演、升旗儀式、運動會開幕式等場合表演,自主創編《我的中國心》《中國夢》《情滿香江》等主題文藝晚會,面向香港社會各界公演,在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受到香港各界廣泛稱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