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接力走好新長征
——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述評
出發!
1934年10月,被譽為人類史上偉大奇跡的長征,從江西瑞金邁出第一步。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進行戰略大轉移。那是一段血衣裹身的征程,一支人類奇兵,從此跋山涉水、爬冰臥雪、草根果腹,轉戰幾萬里、血灑幾萬里、建勛幾萬里。1936年10月22日,終于在陜甘革命根據地勝利會師。長征,寫就了雄渾的英雄史詩,筑就了偉大的精神豐碑。
出發!
2016年10月17日晨,中國酒泉,“長征”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萬眾矚目下,“神箭”擎天撼地沖出霄漢,中華兒女再探蒼穹。82年前的同一天,1934年10月17日夜,8.6萬名紅軍跨過江西于都河,正式踏上漫漫征程。長征,譜寫出中國共產黨人最壯麗的篇章,奠定了中國革命繼續前進的基礎。“長征”,同一個詞匯,折射出神州大地翻天覆地的變化。
精神穿越時空,旗幟引領航向。當年,那些曾庇護紅軍戰士、為成長的理想遮風避雨的危舊土坯房,如今已成了紅墻黛瓦的居民小區;當年,那些曾為紅軍照亮行程的松明火把,已變成了明亮的白熾燈;當年,那些泥濘狹窄的土路,已變成寬闊的柏油馬路……百姓安居樂業,城鄉一派祥和,國力日益昌盛,這不正是紅軍隊伍所為之奮斗的目標嗎?!
一路走來,國家實力正如一次次騰空而起的“長征”火箭,始終昂揚向上;一路走來,變的是各種各樣的風險與挑戰,不變的是共產黨人堅定的信仰與執著的初心!
“革命理想高于天”——
路線正確后愈挫愈勇
靜靜流淌的于都河波光粼粼,蕩漾著歷史的回響。當年紅軍架設渡河浮橋的地方,如今已矗立起多座現代化鋼筋水泥大橋。
站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河畔布滿青苔的石階無聲地訴說著當年妻送郞、娘送兒、無數生離死別的一幕幕。
上個世紀30年代,內憂外患、風雨如磐。由于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黨領導紅軍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中央紅軍出發時8.6萬人,搶渡湘江傷亡慘重,銳減為3萬余人。在紅軍血灑湘江、生死存亡之際,毛澤東力諫中央,挽狂瀾于既倒,紅軍急奔黔北,強渡烏江,向遵義挺進。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最危急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廣西興安縣湘江戰役紀念館,一尊紅軍指揮員——紅34師師長陳樹湘的雕像靜靜矗立。突破湘江時負責斷后的紅34師陷入重重包圍,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29歲的陳樹湘因腹部受傷被俘,躺在擔架上的他,一把扯斷自己的腸子,“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
雪山極寒擋不住理想的追求,瀘定鐵鎖攔不住無畏的勇士。長征期間,擔任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的方志敏說:“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江西興國縣老紅軍鐘發鎮回憶起長征,言語動情:“不管困難多大,從來沒有掉過隊,一直跟黨走!”
“一直跟黨走”“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折射的都是紅軍將士忠于理想、忠于信仰的初心。
80年前,理想信念是長征之魂;今天,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建設不斷增強:堅定理想信念列入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八大任務,中央八項規定鞏固理想信念,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補足精神之鈣,“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開出“醒腦良方”,“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筑牢思想之基……
新長征路上,無數為崇高理想信念奮斗的人們舉起精神火炬: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在擔任法官的22年里,參與審理一系列大案要案和起草多項重大司法解釋,扛起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操盤手的重任,為實現心中的理想信念燃盡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貴州晴隆縣委書記姜仕坤,倒在工作崗位上時年僅46歲。在這個曾因貧困“出名”的偏遠小縣,他耗盡最后一份心力,換來了晴隆的大變樣;
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張超,在訓練中遭遇突發險情英勇獻身,壯闊海天絢爛綻放的生命之花,永遠定格在29歲的青春;
……
信仰之花,需要用行動去澆灌;信念之志,需要用行動去踐行。紅軍當年在羅霄山脈舉起的理想火炬,一代一代地傳到了今天,還將一代一代地傳向未來。
“紅軍不怕遠征難”——
艱難困苦中淬煉洗禮
“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名言。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到底有多苦?今天的年輕人難以想象。
天上有敵人的飛機輪番掃射、轟炸,地上有幾十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饑餓、寒冷、傷病,紅軍趟過千難萬險,吃盡千辛萬苦,許多人在長征途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但是,共產黨員和紅軍官兵沒有被死亡和困難所嚇倒,而是以壓倒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挑戰生命極限,堅持走到勝利。
紅四方面軍戰士周廣才,13歲參加長征,三過草地。他們班原有14人,到第三次過草地時只剩7人。進入草地后,干糧、野菜、槍袋都吃完了,開始吃皮腰帶。7個人的皮帶吃掉了6根,當吃到第七根皮帶的扣眼時,戰士們得知即將走出草地。為了紀念這段歲月,大家一致決定忍饑挨餓把這半根皮帶保留下來……
半截皮帶流過時間的長河,依舊有著那堅實的力量與內涵。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皮帶的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
當記者問,長征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是什么時,101歲的老紅軍王道金低頭沉思了片刻,“過夾金山!”這座雪山被當地老百姓稱作神山,因為除了神仙,連飛鳥都過不去。但就是憑著兩身單衣、兩雙布襪、一雙草鞋、一根木棍,還有寶貴的幾枚辣椒,王道金翻過了夾金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長征時紅軍指揮員平均不足25歲,戰斗員平均不足20歲,中國共產黨成立不到14年,中國工農紅軍成立僅僅7年。正是這支由年輕的黨所領導的年輕軍隊,征服了20多座雪山,渡過了30多條險流,穿過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廣袤濕地,創造了史無前例的人類壯舉。
紅軍將士在血與火的奮斗中打造出一座座精神高地,激勵著后來者在新的長征路上拼搏前行——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北大畢業后扎根大漠敦煌,兢兢業業50多年,全身心投入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管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員工徐立平,20多年來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用奮斗雕刻出“大國工匠”的堅守;
……
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實現13億多人共同富裕任重道遠。“艱苦奮斗,始終埋頭苦干、銳意進取,不斷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更大的勝利,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言猶在耳。
“雄關漫道真如鐵”——
鐵的紀律是勝利保障
在貴州黎平縣城的翹街,有一家百年中醫藥鋪“九如堂”,藥鋪斜對面就是“黎平會議會址”。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就是在那里召開紅軍長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黎平會議。
“1934年的一天夜里,兩名紅軍戰士敲響了藥鋪的大門。”45歲的藥鋪店主謝廷躍還記得他爺爺講過的這個故事,紅軍戰士抓了一些腹瀉藥,要付醫藥費用,爺爺不收,最后紅軍戰士把錢放在柜臺上,鄭重地說了一聲謝謝之后就走了。
嚴明的紀律,始終是紅軍與人民群眾魚水關系的重要保障。長征途中,紅軍自覺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受到沿途群眾的衷心擁戴,百姓紛紛參加紅軍,或是為紅軍帶路、當向導,提供各種支持幫助。
今天的中國,正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面對種種考驗,尤其需要以嚴明的政治紀律統一全黨意志。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立下的軍令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這是動員令,更是指南針。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以堅決懲治腐敗保持肌體健康,以狠抓作風建設樹立良好形象。一系列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行動,為我們黨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為深化改革開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打虎生威,拍蠅顯力。僅去年一年間,全國就查處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80516起,處理91550人。今年上半年糾“四風”共查處問題19160起。
一批高級領導干部落馬,表明黨中央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的堅強意志和鮮明態度,強調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向世人證明中國共產黨敢于直面問題、糾正錯誤,勇于從嚴治黨,善于自我凈化、自我革新。
巡視“回頭”常抓不懈。10月11日,中央第十輪巡視公布4省市“回頭看”反饋情況,13個巡視組對32個中央部門(群團)黨組織進行專項巡視。
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立起來、嚴起來,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治“病樹”、正“歪樹”、拔“爛樹”,堅決清除腐敗分子,營造政治上的青山綠水,為走好新長征掃清路障。
“人間正道是滄桑”——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
這是長征途中真實的故事:
紅軍戰士謝益先把自己僅剩的一袋糧食,送給了在饑餓死亡線上掙扎的母子三人。母子三人得救了,謝益先卻因饑餓長眠在長征草地上。“紅軍是民眾的軍隊,民眾無微不至地支持紅軍……”回望二萬五千里長征路,毛澤東曾這樣深情地說。
長征書寫的既是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也是軍民一心、眾志成城、患難與共的光輝篇章。
在本報組織的“長征記憶·尋訪紅軍部隊”系列報道中,“紅軍橋”“紅軍樓”“紅軍樹”這樣的感人故事比比皆是:
于都河是中央紅軍出發長征時要渡過的第一條大河。記者在于都縣羅坳鎮采訪當年擺渡紅軍渡河船工李聲仁的兒子李明榮,他從小就聽父親講述老鄉們擺渡紅軍的故事:“當時于都河沿岸所有的船工幾乎都來幫助紅軍,調集了800多條大小船只,有的用作架設浮橋,有的用作擺渡。”為幫助紅軍架設浮橋,于都人民把家中所有可用材料都貢獻了出來,有位年逾古稀的曾大爺,在將家中全部材料獻完之后,又親自把自己的一副壽材搬到了架橋工地,周恩來得知此事后感慨地說:“于都人民真好,蘇區人民真親。”
在廣西湘江戰役紀念館,帶著孫子參觀的唐興國老人告訴記者,他從小就聽長輩講紅軍長征過興安的故事,“現在也把故事講給娃娃聽啦!”老人如數家珍,“青壯年就為紅軍帶路架橋,婦女們給紅軍磨米煮飯、打草鞋。每個村都有人主動要求參軍。”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正因為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才始終挺立于不敗之地、始終引領中國發展進步。
“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必須牢牢堅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追求必須時時惕勵。
“見不得老百姓窮”的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區,科研成果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動10多萬農民脫貧致富,他的面容在老百姓的心中永遠鮮活;
“四有縣長”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高德榮,被選舉晉升時,毅然選擇把辦公桌搬回心心念念的獨龍江,苦干實干,帶領鄉親們修路架橋、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來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今天,走好新長征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的就是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推進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等社會事業發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穩步邁進。
“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這樣告誡全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中流擊水惟創新者強
80年前的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紅軍的英雄壯舉。而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善于獨立自主處理中國革命中的問題的創新精神,使得紅軍在千難萬險的長征途中,一次次轉危為安,贏得最后的勝利。
長征初期,中央紅軍按照“鉛筆劃好的路線”直線前進,實施“大搬家”式的戰略轉移,有時打了3天仗,才走4公里。
遵義會議后,紅軍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集體指揮下,一反教條主義的機械笨拙戰法,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充分發揮紅軍善于打運動戰的優勢,大膽穿插于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用“走”創造戰機,以“打”開辟道路,擺脫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同時,紅軍編制體制和組織結構完全服從“打得贏、走得了”的需要,層次減少,靈便高效。
“四渡赤水出奇兵”,“奇兵”之為“奇”,離不開銳意創新。一路長征,一路探索;一路作戰,一路思考,穿透種種思想迷霧,最終走向長征勝利,走出了一條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也開拓了一條創新的道路。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80年來,因為繼承和發揚了這種創新膽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百廢待興的廢墟上站了起來,使中華民族受侵略受壓迫受奴役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改革開放后的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敢闖敢試,實現了貧窮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世界科技發展醞釀新突破的格局,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形成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機制和環境,都貫穿著創新精神,體現著為民初心。
西子湖畔,“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中國主張,引領世界經濟的方向。習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會上關于改革的論述,擲地有聲:“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畏縮不前坐失良機。中國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不會動搖;中國改革的步伐將堅定向前、不會放慢。”
開拓創新,實事求是,保持政治定力,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行穩致遠。強國興國,強黨興黨是如此,強軍興軍亦是如此。
2015年11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新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拉開大幕。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軍隊領導指揮體制變革最大的一次,在這輪改革中,人民軍隊向穩定運行了60多年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正式告別。
“飛鯊”首降航母,“東風”威震長空,“神舟”遨游太空……改革創新之魂正引領人民軍隊高揚風帆,駛向嶄新征程!
改革創新者可以是你,是我,或是身邊的他和她。
她,“青蒿醫者”屠呦呦,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用于瘧疾治療,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問世40多年來,使超過600萬人擺脫瘧疾魔掌;
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師徐川,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變成大學生聽得如癡如醉的網紅課,黨課一座難求,參與學生萬余人次……
新中國誕生前夕,毛澤東把奪取全國勝利,稱為“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視察時指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而今邁步從頭越。弘揚長征精神,走好新長征,我們不忘初心,永遠在路上!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21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