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人妻在线,在线看片免费不卡人成视频,国内精品久久精品,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最

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長征,向著民族復興偉大夢想進發

2016年10月19日08:3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取得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光輝勝利,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

這一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偉大遠征,使在漫漫長夜中艱難求索的中國革命迎來曙光,成為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

80年來,紅軍的背影漸行漸遠,他們的偉大精神永放光芒;

80年來,長征的步伐從未停息,精神的偉力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回溯,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習主席指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就是要“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

(一)

從誕生那一刻起,中國共產黨就把為民族求解放、為人民謀幸福作為不懈奮斗目標。

為了這個目標,共產黨人歷經百折千回,不惜流血犧牲,不畏艱難跋涉。長征,就是共產黨人在逆境中奮起、戰勝艱難險阻、勇敢奪取勝利的偉大壯舉。

這是一場向死而生的進軍。頭上是敵人的飛機盤旋,腳下是沼澤泥潭,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排除千難萬險,打敗一切敵人,書寫了一次撼人心魄的革命傳奇。

從更大的歷史縱深看,中國革命在長征這個節點上形成了“V”字形轉折。經過長征的洗禮,中國共產黨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危機走出生機,在改變自身命運的同時,也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

毛澤東說:“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

沒有長征的勝利,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局面就不可能形成。通過長征,黨和紅軍完成戰略轉移,并把這次征途變為奔赴抗日前線的偉大進軍,進入抗日的前進陣地。長征途中,黨和紅軍廣泛開展抗日宣傳,使長征成為“播種機”,為全民族團結抗戰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礎。

沒有長征的勝利,就沒有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長征的磨難和考驗,不僅錘煉了中國共產黨人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能力,而且造就了一支無堅不摧的工農武裝力量。正是到達陜北的數萬紅軍將士,成為了贏得中國革命勝利的火種。

沒有長征的勝利,就沒有民族的復興和人民的解放。長征的勝利,為在當時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國建立紅色政權打下堅實基礎。13年后,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屹立于世界東方,80年后的今天,成為影響世界和人類進步發展舉足輕重的力量。

(二)

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長征,經歷了曠世罕見的艱辛和曲折。自長征勝利以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共產黨和紅軍在“四面受制”的情況下,能夠勝利完成戰略大轉移?

毛澤東對此做出了回答:“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

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為了救國救民的理想而百折不撓;才能把握歷史潮流和人心所向,找到克服困難的正確道路;才能發揮堅強領導集體和戰斗堡壘作用,凝聚起完成偉大事業的強大力量;才能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長征由可能是“軍心渙散的潰退”,變成了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長征的勝利充分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民族復興的希望所在。

偉大的長征,對中國革命、對中華民族發展,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形成了成熟的堅強的領導集體和領導核心。長征從被動到主動、從遭遇空前挫折到開辟勝利道路,轉折點是遵義會議。正是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正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指揮下,紅軍始終掌握戰略主動權。我們黨從此也日益成熟,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偉大事業的核心領導力量。

偉大實踐造就偉大的領導集體和杰出領袖,進而領導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推進偉大實踐,這就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歷史邏輯。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歷史,就是由一段一段的征途連接而成。

今天,我們正邁進在新長征的征途上。當代世界,如何準確判斷時代大勢、跟上時代潮流,如何把握稍縱即逝的發展機遇,如何正確應對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如何科學運籌國家民族的長遠發展、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如何為人類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等等,更加需要堅強的領導、科學的引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巨大理論勇氣和高超政治智慧,把握時代和實踐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提出并實施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局面。我們的新征程正展現出光明方向、美好前景。

旗幟立起來了,我們就知所趨赴。

“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這是長征路上紅軍官兵講得最多的一句話。今天“跟黨走”,就是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確保人民軍隊在黨的絕對領導下勝利前進。

(三)

長征,為中國共產黨人發揚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地探索正確的革命道路提供了現實契機。

由于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長征初期,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在延續,紅軍繼續遭受巨大挫折。

殘酷的現實,迫使黨和紅軍深刻反思:面對國民黨傾盡全力的剿殺,紅軍向何處去?中國革命向何處去?

危急關頭,黨和中央紅軍召開的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遵義會議等,正確地回答了紅軍的行動方向和戰略戰術等重大問題。特別是遵義會議,正確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從此中國共產黨人開始獨立自主地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歷史,是思維邏輯的實踐源泉。

我們黨在長征途中,從失敗的深刻教訓和勝利的成功經驗中,得到一條基本啟示,就是必須從實際出發,必須按規律辦事,最根本的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具體地、深入地結合起來,形成正確的理論指導,并具體化為路線、方針和策略。

做好“結合”的文章,從此成為我們黨探索革命、建設、改革道路的基本遵循。

今天,我們為什么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因為我們選擇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我們黨發揚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科學精神的結晶,是與時俱進做好“結合”文章的實踐成果。

在探索正確道路、推進偉大事業的進程中,走彎路、犯錯誤,都是難以避免的。我們黨和人民軍隊的偉大之處,就在于能夠正視自己的錯誤,主動修正錯誤,這同樣是實事求是科學精神的體現。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更要繼續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立足新的形勢任務,在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在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在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在新的征途上不斷把理想變成現實,把事業推向前進。

(四)

長征的勝利,可以說是共產黨人崇高理想、堅定信念結出的果實。

中國近代以來,從來沒有哪支政治力量,像中國共產黨人這樣,不為官、不為錢,不怕苦、不怕死,只為主義、只為信仰。黨和紅軍所具有的這種高尚境界、遠大追求、鮮明品格,在長征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方志敏,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被俘后嚴詞拒絕國民黨高官厚祿誘降,就義前在牢房墻壁上留下遺言:“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

陳樹湘,紅三十四師師長,抱著“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必死決心,在慘烈的湘江戰役中重傷被俘,他絞斷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

吳煥先,擔任過紅二十五軍軍長、政委,出身富裕家庭,是驍勇善戰的紅軍高級指揮員,犧牲時年僅28歲。他的妻子把乞討來的糧食送給紅軍,自己餓死在回鄉的路上。

……

長征隊伍中,無論是“有教養的將軍”“帶槍的學者”,還是“走投無路的農家子弟”“逃自死亡線上的鐵路工”,他們始終抱定“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為了蘇維埃新中國”“為了北上抗日”的信念,堅信自己是為了正義的事業而奮斗,堅信自己值得為這樣的事業而流血犧牲。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有力量,很重要的就是來源于為人民解放和民族自由而不懈奮斗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

有人認為,理想信念是高不可及、虛無縹緲的。但是,縱觀古今中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有沒有理想信念,決定著其存在的價值,進而決定著其歷史命運。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正是始終懷抱著遠大目標和堅定信仰,才能“牢牢占據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實現人類美好理想的道義制高點”,才能無往而不勝。

習主席指出:“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

不管是在艱難曲折之時,還是在勝利奮進之時,我們都要堅持不忘初心。這個初心,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就是要為推動人類進步事業貢獻我們的力量,就是堅信正義事業必勝,并“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

(五)

歷史的時針是艱難與曲折、崎嶇與坎坷的“合金”制成的,要撥動它,必須有堅忍不拔之志。

長征的苦難悲壯,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紅軍不僅時時面臨著惡劣環境和饑寒交迫的嚴峻考驗,更面臨著革命與反革命的生死較量、黨內團結與分裂的尖銳斗爭等。

有首歌唱道:“能吃的都吃了/草根樹皮野菜/能煮的都煮了/馬靴鞋幫皮帶/最后一把青稞/已經是很久前的事情/最后一次飯香/好像隔世滋味。”這是紅軍長征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

敵我斗爭空前激烈。長征路上,紅軍突破了國民黨中央軍和10個地方軍閥部隊的圍追堵截,平均3天就發生一次激戰,而且是以極其簡陋的武器裝備對付以飛機大炮武裝的優勢敵軍。紅軍犧牲的營以上干部400多名,師以上干部80多名,軍以上干部8名,10多萬將士血灑征途……

最慘烈的湘江之戰,整師整團的紅軍部隊幾乎都壯烈犧牲。當地流傳著一句話:“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面對著人類生存極限的考驗,面對著一支軍隊難以承受的巨大犧牲,面對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沒有根據地作依托,沒有后勤補給作保障,只有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才能創造以少勝多、反敗為勝的戰爭奇跡。

紅軍最大的優勢是堅強的領導、精神的力量。紅軍憑借那種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那種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在人類戰爭史上書寫了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這正是共產黨人為理想敢于拼搏勇于犧牲先進品格的集中體現,把中華民族不懼艱難、百折不撓的精神發展到一個新高度。

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我們黨的奮斗史都啟示我們:輝煌,往往伴隨苦難;苦難,也能孕育輝煌。

習主席深刻指出:“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新征途上,沒有哪一條路是一馬平川的。要取得偉大勝利,必須經過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紅軍在長征中展現的堅強意志品質、超凡血性膽氣,已經成為人民軍隊的底色和基因,永遠是我們克敵制勝的精神利劍。依靠這把利劍,縱是千難萬險,我們也能“殺出一條血路來”。

(六)

“攻戰之本,系乎民心”。

毛澤東曾斷言,如果國民黨“也學紅軍的長途轉移,那是一定會被消滅的”,“因為他們沒有人民的援助”。

“一顆花生兩顆仁,紅軍百姓一家人;紅軍本是老百姓,百姓也就是紅軍。”這首流傳在中央蘇區的歌謠,就是軍民一家人的生動寫照。

紅軍來自人民。在很多蘇區,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從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到主力紅軍長征,江西興國約23萬人口中,就有8萬多人參加了紅軍。

紅軍為了人民。國民黨軍隊所到之處“雞犬不寧”,紅軍所到之處卻“雞犬不驚”。

長征勝利依靠的是人民。長征途中,人民群眾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為紅軍籌款籌糧、掩護傷員、傳送消息……強渡大渡河,十幾名船工和紅軍勇士一樣奮不顧身。涉險過草地,一位60多歲的藏族通司為紅軍探路,經過4天4夜,開辟出一條讓紅軍大部隊通過的生命線。

紅軍長征曾經過近20個少數民族聚居、雜居區。國民黨在這些地區留下的是民族隔閡和仇恨,紅軍經過后,廣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培育了深厚的民族情誼。不少人參加紅軍后,成為英勇善戰的革命戰士。

陳云在《隨軍西行見聞錄》中說:“紅軍之所以能突破重圍,不僅在于有軍事力量,而且在于深得民心。”

民心所向,勝之所往。“軍隊須和民眾打成一片,使軍隊在民眾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于天下”。

從“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的紅軍長征,到“陷敵于人民戰爭汪洋大海”的抗日戰場,再到“小推車推出勝利”的決戰決勝,我黨我軍始終和人民站在一起,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勝利的天平向敵我哪一方傾斜,早已判定。

80年過去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那段烽火歲月,我們必須經常自問:能不能始終像紅軍先輩那樣“和民眾打成一片”?能不能始終做到和群眾“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對人民群眾的感情還是不是那樣濃?聯系群眾、組織群眾的本領還具不具備?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主席發出的這句宣言,鏗鏘有力,意味深長,道出的是共產黨人的心聲。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習主席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我黨我軍的生存之本、發展之根、制勝之道。

今天我們行進在強軍興軍偉大征程上,奮斗所指,聚力所向,就是為了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過去,我們依靠人民戰爭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未來,我們還要繼續深入探索信息化戰爭條件下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更好地發揚我黨我軍的這一最大政治優勢。

(七)

一位三過草地的紅軍女戰士回憶長征這段歷史,曾深有感觸:“集體的利益,是紅軍一切行動的準繩。”

一切為了大局,一切為了集體,一切為了革命勝利,保持高度的組織紀律性,這是長征勝利的重要因素,也是長征精神的重要方面。

長征之初,紅二、紅六軍團為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發動了“湘西攻勢”,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蔣介石隨即組織了對這一根據地的大規模“圍剿”。

遵義會議后,紅軍雖采取靈活機動戰術,但總難以甩掉敵人。毛澤東等決定讓能跑善打、敢于獨立作戰的“老九”,即羅炳輝率領的紅九軍團執行誘敵任務,以少量兵力牽制大量敵人。紅九軍團接受命令后,偽裝成紅軍主力,在大部隊渡過烏江后,果斷決定放棄渡江,留下與敵周旋,為紅軍主力擺脫敵人圍追堵截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中央紅軍抵達陜北時,部隊供給極度困窘。先期抵達的紅二十五軍知道后,立即將自己部隊的絕大部分積蓄送給中央紅軍。

在與張國燾分裂主義的斗爭中,黨和紅軍指戰員更顯示出堅強黨性和大局意識。張國燾要朱德發表宣言反對黨中央,朱德嚴詞拒絕。斗爭的關鍵時刻,紅四方面軍領導徐向前毅然決然地說:天下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

何叔衡,黨的“一大”代表,曾迫切要求跟隨紅軍主力一同轉移,并準備了兩雙結實的草鞋。但當中央決定讓他留下來繼續斗爭時,他堅決服從。后來,在長汀突圍戰斗中英勇犧牲。劉伯堅,曾任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等,中央安排他留在蘇區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他知道留下意味著什么,但馬上帶著官兵在于都河上架橋,為主力紅軍出征作準備。后在率部突圍時被俘,英勇就義前所作的《帶鐐行》,充分展現了革命者“志氣愈軒昂”的浩然正氣。

勝利,總會有犧牲。

今天,推進強國強軍偉大事業,面臨的條件和環境已遠非當年革命戰爭年代可比。但為了“大我”,舍棄“小我”,永遠是偉大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特別是當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進入關鍵期,更加需要我們每一名官兵、每一支部隊都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紀律意識、團結意識。

長征時期,“走”還是“留”,往往意味著生與死的抉擇。今天,面對改革中的走與留、得與失、進與退的選擇,我們有什么理由瞻前顧后、患得患失呢?!

(八)

習主席鮮明指出:“長征永遠在路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我們黨領導人民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新長征,是對光榮歷史和傳統的賡續弘揚,是對時代和未來的莊嚴承諾,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奪取新勝利、開啟新篇章的宣言書。

——新長征,標注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新高度。

80年前的長征,為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打下了堅實基礎。

80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所進行的偉大斗爭,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使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今天,我們黨帶領人民所進行的新長征,必將徹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徹底實現近代以來無數中華兒女孜孜以求的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將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長征,內在包含著強軍興軍的宏偉目標。

紅軍長征勝利充分說明了一個真理: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始終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

長期以來,我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出了卓著貢獻。

中國夢包含強軍夢,強軍夢支撐中國夢。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既是實現中國夢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強力量保證。

80年前的長征,使人民軍隊走出絕境,走向新生,用鮮血染紅了共和國的旗幟。

今天,實現強軍目標,把我軍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我軍就能為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建立新的功勛,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貢獻。

——新長征,賦予我們這代人艱巨而光榮的歷史責任。

長征到新長征,是一代代人賡續的接力賽。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這代人手中。我們決不能辜負了歷史、辜負了時代。

新的征途上,我們既有前人打下的堅實基礎,積累的寶貴經驗,創造的精神財富,也會遇到新的“雪山”“草地”,需要攻克各種新的“婁山關”“臘子口”。我們要像紅軍先輩一樣,始終保持那么一種崇高追求,那么一種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局面,領導我們邁上了新長征的偉大征程。我們要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當好長征精神的傳承者,當好新長征的實踐者,“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解辛平)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