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轟6K配長劍攻擊關島只是炒作 容易被干擾
9月25日,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在華東某機場宣布,空軍當天出動40多架各型戰機,前出西太平洋遠海訓練,多型戰機成體系飛越宮古海峽,檢驗遠海實戰能力。同時出動轟炸機、殲擊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例行性警巡。那么,這40余架戰機如何布陣?都可能進行哪些科目的演練?是否針對特定目標呢?
8架戰機穿越宮古海峽?
此次空軍新聞發言人罕見公布了參與巡航飛機的大致數量——40多架。而共同社9月25日的報道稱,日本防衛省當天的消息指出,穿越宮古海峽的中國空軍飛機為8架。該報道稱,中國空軍8架飛機當天上午在沖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的公海上空來回飛行,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機進行了緊急升空應對。根據防衛省發布的信息,其中4架為轟-6型轟炸機,2架推測為戰斗機,1架圖-154“情報收集機”,1架運-8“情報收集機”。
一名熟悉空軍裝備的中國軍事專家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防衛省發布的照片判斷,運-8“情報收集機”采用了早期的運-8“一類平臺”,后機身上部有一個整流罩,可能用于容納衛星通信天線,初步判斷該機應該是用于指揮通信用的,主要用于此次前出分隊的通訊指揮和協調,是前出分隊的指揮中心。圖-154“情報收集機”在機身上有大型整流罩,很可能用于電子偵察。專家認為,此次飛行中,該機的重要性不亞于攜帶兩枚“長劍-20”的轟-6K。它的用途可能有兩個:一是收集地面和空中雷達信號,對信號進行分析,對雷達進行定位,完善相關數據庫。另一個是監聽相關通信,特別是對方攔截機的空地對話。另外兩架疑似戰斗機主要用于為上述飛機護航,攔截前來挑釁的飛機。日方未能拍攝到戰斗機,說明此次日方在處理此事時較為謹慎,并未與中方戰斗機進行過多糾纏。
由此來看,中國戰機雖然總計出動40余架,但穿越宮古海峽的可能只有這8架戰機。實際上空軍發言人也只是稱,“多型戰機成體系飛越宮古海峽”。
數十架戰機空中警巡支援
那么另外三十多架飛機去哪里了?專家分析稱,很有可能并非飛出宮古海峽,而是在東海上空警巡,以備“不時之需”。此前外媒宣稱,本月12日中國空軍遠海訓練時,與美臺軍機發生對峙。很顯然,中方需要對其他軍機可能的挑釁做好準備。
在支援保障機型中,應該至少包括一架空中預警機,為前出機群提供空情信息。由于此次預警機很可能并未隨編隊飛出宮古海峽,因此很有可能是探測距離較遠的空警-2000或更為新型的空警-500預警機。此外,空軍通報中提及進行了空中加油等訓練科目,此次飛行中很可能包括一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為前出護航的蘇-30MKK進行空中加油。專家透露,根據公開的圖片,蘇-30MKK戰斗機很可能只攜帶了兩枚R-73近距離格斗彈(不排除在機身中央掛架上攜帶兩枚R-77中距空空導彈的可能),采用這種掛載方案進行高空飛行,蘇-30MKK在滿油的情況下應該具備1300公里左右的作戰半徑。考慮到可能的突發情況,就必須有加油機支援。目前國內可為蘇-30MKK服務的伊爾-78加油機數量有限,所以限制了前出護航的蘇-30MKK數量。
另外,從以往幾次飛行來看,很可能不只蘇-30MKK一種殲擊機,不排除殲-10、殲-11系列殲擊機在內線警巡的可能。前者載油量和航程有限,后者無法進行空中加油,所以伴隨護航的任務由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具備較大內油的雙座蘇-30MKK執行最為合適。殲-10和殲-11則可以在東海上空提供較為可靠的支援,日方如果對中國前出編隊采取過激行動,很可能是在沖繩島的基地起降,中國上述飛機可對其有效牽制。
并不針對特定目標
按照“空軍發布”新浪微博的說法,此次任務執行偵察預警、海上突擊、空中加油等訓練課題,檢驗了空軍部隊遠海實戰能力。央視發布的畫面還顯示,攜帶“長劍-20”的轟-6K轟炸機進行了海上超低空飛行訓練,從畫面判斷其巡航高度遠遠低于100米。對于數十噸的大型轟炸機來說實屬不易。這意味著空軍轟炸機訓練已擺脫高空飛行的傳統模式,訓練更為貼近實戰。
中國互聯網上26日有分析認為,此次轟-6K各攜帶兩枚“長劍-20”巡航導彈威懾范圍可達關島基地,轟-6K也會奔赴可對關島實施導彈攻擊的發射陣位。不過,專家認為,這次巡航飛行不太可能針對特定目標,尤其不可能針對關島的目標。從日本防衛省公開的中國戰機航線來看,此次巡航雖然穿越宮古海峽,但前出的距離尚不足以對關島實施導彈攻擊。空軍發布的微博是25日13時50分發布的,而發布的圖片顯示轟-6K在清晨太陽升起后起飛的,除去編隊、其他飛機執行任務的時間,轟-6K飛行時間為5-6個小時,飛行半徑在2000公里左右。
另外,“長劍-20”這類巡航導彈不適合長時間在海洋上空飛行。一般來說,巡航導彈在陸地上空飛行通常依靠地形匹配制導,但在海洋上空飛行沒有可供匹配的地標,如果長時間依賴慣性制導誤差較大,通過GPS或北斗系統導航則容易受到干擾。轟-6K配“長劍”攻擊關島只是西方媒體炒作的噱頭而已。(章節、劉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