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8日電 (邱越)18日上午,第六屆香山論壇進入最后階段,與會代表和專家們對地區安全問題探討的熱情不減。針對亞洲一些國家間缺乏理解和互信,給地區安全帶來威脅的現實,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提出“國與國之間沒有互信也可以合作”的觀點,為解決地區安全問題帶來新思路。
18日上午,香山論壇舉行第三場全體會議,主題是“亞太海上安全:風險與管控”。
閻學通在發言中表示,大家通常認為國與國之間要溝通、理解、互信、合作,其中合作被放在最后,這是次序出了問題,沒有互信也能合作。閻學通以二戰期間的英、美、蘇為例,認為當時三國之間沒有任何互信,但并不妨礙三國合作結成同盟國,因為其合作是利益使然。
“沒有互信也可以展開預防性合作、消極合作,”閻學通說,中美之間就有很多預防性合作。比如在1998年中美達成了核武器互不瞄準的協議,這就是消極合作,但取得了積極的作用。
“亞太地區海上安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相關國家不愿開展低層次的合作,即使只有避免發生戰爭這一最低利益共同點,也可以成為展開合作的條件。”閻學通說。
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的代表向閻學通提問:“如果兩國間互信程度不高,要如何展開合作?”
閻學通回復稱,這就要實現跳過理解和互信,直接進行合作。其實中日之間早已開始這種合作,“雖然釣魚島問題未獲解決,但仍有大批中國民眾去日本買馬桶蓋。”
針對中日釣魚島問題,閻學通認為,中日之間的合作應將政經分開,不要將合作目標定得太高。在釣魚島問題上中日如果無法做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那就共同不開發。只要能避免雙輸,就是有意義的合作。
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軍事戰略教研室教授梁芳在接受記者采訪對閻學通的觀點表示認同。她認為,釣魚島問題上,中日雙方只要都不登島,避免矛盾激化,也是一種合作。
梁芳指出,中日在維護海洋通道安全和東海漁業等方面都有合作,下一步要力爭達成日中海上安全機制。“中日不用局限于達成國家戰略層面的高級別合作,應該面對現狀,在避免更多沖突的前提下,不斷尋求新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