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春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很多國家都表示要參與,但對“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否順利實施有重大影響的印度一直沒有正式表態。一些學者認為印度政府的“正在研究”或“正在考慮”其實就是拒絕的意思,加上印度公開反對“一帶一路”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巴經濟走廊”;印度還提出了類似海上絲綢之路的“季風計劃”和“香料之路”等概念,印度有媒體認為印度想要對抗或反制“一帶一路”。但筆者以為,這并非印度的真實意圖,增加與中國合作談判時討價還價的籌碼,可能更為靠譜。
印度的合作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意義重大。作為印度洋地區最重要的國家,正處于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重點合作領域,印度都可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和合作伙伴。印度的態度還將影響到印度洋沿岸其他國家,如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毛里求斯和塞舌爾等的態度。
印度是大國,應該受到特別重視。有印度學者認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缺乏透明度,印度不知道中國究竟要做什么,意圖是什么?“海上絲綢之路”與現在的海上貿易運輸有什么關系,是取代還是補充?中國在沿線投資建設港口等,必然有大量中國投資進入相關國家,這些投資必然需要保護,那么中國軍隊會不會進入印度洋?這些都是印度最想了解的。一些印度學者還認為,中國應該給予印度更多的重視,多做解釋和說明,爭取印度的理解和參與。
中巴經濟走廊穿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印度政府堅持巴控克什米爾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出于原則立場,印度政府公開反對中巴經濟走廊并不奇怪,算是例行公事。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不久,印度就準備把原是文化項目的“季風計劃”升級為類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項目,一些印度媒體把“季風計劃”描述成是對中國的“對抗”或“反制”。事實上,印度并沒有能力實施這樣的計劃。單以基礎設施而言,印度自己的基礎設施還寄希望中國等外國投資的參與,要拿出大筆錢到外國建港口、公路和機場等幾乎不可能。不過,“季風計劃”客觀上卻可以成為印度對華討價還價的工具,中國提出“海上絲綢之路”可以和“季風計劃”對接,印度憑此分享主導權。
今年3月中國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后,雖然印度政府還是沒有表態,但印度學界普遍開始認真對待,積極的聲音逐漸增多。如果下一步能把“一帶一路”細化到具體的工程或者項目,相信印度人會做出利弊評估,只要有利,印度一定會參與其中。▲(作者是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西華師范大學印度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