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8日電(史競男、譚顯彬)“在那個年代,哪個人都會站出來保衛國家,抗日是應該的。你們年輕人要努力,不要再讓中國被欺負。”講這段話的是95歲的老人黃乃文。他出家于宜賓翠屏山千佛寺,法名釋印文。
如果不是四川攝影師董志宇追蹤5年遍尋抗戰老兵,并為他們拍照、錄像,人們恐怕很難相信,這位峨冠博帶、長須飄飄的老人,曾作為中國遠征軍赴印度、緬甸參加抗日戰爭。
過往的經歷如同傳奇,跌宕起伏又蕩氣回腸。1942年,黃乃文剛從技校畢業就毅然報名參軍,遠赴印度蘭姆伽,編入史迪威將軍指揮的中國遠征軍戰車第四營,駕駛戰車從印度運輸國際援華物資回國并送往抗日前線。臨行前,他與女友相約抗戰勝利后就回來結婚。誰知女友家長命其改嫁,女友不從,殉情自殺。
抗戰勝利后,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的黃乃文回到家鄉,聽聞噩耗萬念俱灰,后遁入空門。從此青燈相伴,靜度余生。
他回想起1944年的冬天,他沿著滇緬路,駕駛十輪卡車把美援物資輸送到國內,途經昆明、貴陽、南寧、湖南枝江、弘江,歷經20余天,最終抵達重慶。
“這段路嚇人得很,一不小心就連人帶車滾下山崖,余下的人繼續前行。”他說,一路上,日本人到處安排狙擊手,敢死狙擊手甚至被綁在樹上朝他們射擊。“在密支那時,日本人封鎖了道路。我們的武器落后,我們槍上一顆子彈‘啵’一下,日本人的槍是連續‘啵啵啵啵啵’……”此后,他一直輾轉多地運輸槍支彈藥支援前線,直至日本無條件投降。
據史料統計,抗戰爆發后,地處戰略大后方四川省南緣的宜賓,有15萬人扛槍出川,奔赴抗日最前線。
“這是一座共赴國難的英雄之城。不僅接納了來自淪陷區的機關、學校、工廠及難民,還傾盡全力,為全國抗戰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和軍需補給。”董志宇說,5年前,宜賓市老齡辦找到他,希望他能參與到尋找抗戰老兵的活動中。5年來,他們一起跋山涉水,走遍了村村落落,目前已找到70多位抗戰老兵。
據宜賓市老齡辦主任任敏玲介紹,抗戰老兵得到了來自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懷、照料。老人們不僅物質生活得到了保障,精神也得到關愛,可以安享晚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日前,宜賓市老齡辦還專門推出了《宜賓抗戰老兵英雄譜》畫冊,集中展出70位抗戰老兵的英雄故事。“這些抗戰老兵的親身經歷,就是一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血淚史,更是我們緬懷歷史的最好教科書。”董志宇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