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索,被風搖曳嘎吱作響;沙場,被雨沖淋溝壑如刀。
天未亮,13集團軍某旅意志障礙訓練場上,一個壯碩的身影時而如猿攀爬登上房頂,時而在布滿螞蟥的泥塘里蹦跳騰挪……
這不是特技表演,更不是大賽熱身備戰,而是黎登貴的早操。19年來,黎登貴每天都這樣拉開序幕。
每天奔跑10公里19年未間斷,里程可繞地球赤道近兩圈——
“沒有鋼鐵意志,拿不起手中鋼槍”
“火爐”山城,夏日如炙。2012年7月,黎登貴到集團軍機關出差,僅一個小時空閑時間,他就換上作戰靴跑了10公里。
當他大汗淋漓回到招待所房間,一些兄弟單位的戰友很不理解。有人甚至認為他借機“作秀”,忍不住問他:“外面將近40度,大家都恨不得鉆進冰箱里,你犯得著嗎?”
“一天不跑步,渾身都不自在。” 黎登貴標志性的憨厚一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19年如一日堅持跑步,從未間斷。
成為“跑男”,對黎登貴來講,最初源于當偵察兵時的一次特殊經歷。
一次遠程敵后滲透偵察,黎登貴和隊友在陌生地形上鏖戰4天3夜,幾乎沒有一刻休息。長途奔襲時,不少筋疲力盡的隊員遺憾退出了,他和戰友靠“三人并排行進,架在中間的邊走邊睡”的方式堅持到了最后。
那次考驗,對黎登貴觸動很大。當天,他在日記里寫道,沒有鋼鐵意志,拿不起手中鋼槍。他決定用最簡單的方式錘煉自己意志:跑步。
說干就干,黎登貴開啟了“奔跑”模式。從1996年開始,他堅持每天奔跑10公里;漸漸地,他的跑步樣式從運動員向戰斗員轉換,全副武裝、負重行軍、按圖行進……
“當兵打仗,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老班長徐廣海的叮囑更加堅定了黎登貴的信念,無論是出差、休假、外訓和出國援教,他都風雨無阻,每天奔跑在路上。
一個周末,黎登貴在單位機關樓前準備登車回家。他抬腕一看,早來了15分鐘。“站著也是站著,還不如出出汗。”說完放下包便拔腿開跑。
12分鐘,3公里跑完,汗流浹背的黎登貴坐上班車。聽說這個小故事,長期來旅里修鞋的老王一點也不驚訝,“黎登貴那雙腳,一年至少能穿壞5雙作戰靴。”
19年跑步里程近8萬公里,差不多可以繞地球赤道兩圈。提起黎登貴,戰友無不肅然起敬。
“不僅能勞其筋骨,還得苦其心志。”五大三粗的黎登貴,不僅從跑步中悟出道道,也得到收獲。比如,在高強度的特戰訓練之余,靠擠時間自學,竟然掌握了5門外語。
沒有老師,他自己掏錢買軍事外語教材。沒有語境,他常常在房間里自言自語。沒有時間,他在跑步的時候隨身帶著收音機。
有個周末,一名要好的戰友主動上門,找剛任連長的黎登貴“請客”。當他看到黎登貴墨跡未干的外語日記,悄悄帶上門離開了。
“特種兵能打仗就行了,何必‘虐心’學外語?”嘗到甜頭的黎登貴毫不保留地和戰友分享:“第一次出國比武,同等條件下,出色的外語讓我抓住了機會。執行敵后偵察任務,抓舌頭不必再帶翻譯……”
鋼鐵意志練就鐵血尖兵。黎登貴無論職務高低、發展快慢、得失多少,他訓練勁頭絲毫不減;隨著年齡增長,和他一批出國比武的戰友大都離開了特戰專業,但他依然奮戰在特種作戰的戰場上……
跟腱撕裂依然走向國際賽場,揮動五星紅旗在異國飄揚——
“沒有對榮譽的渴望,哪來對勝利的追尋”
2000年11月,黎登貴順利入選“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集訓隊,初始名單有80人,最后只有10張通往愛沙尼亞的門票。其中一張,黎登貴博得。
臨近比賽不足6個月,在一次長途奔襲中,黎登貴突感左腳跟劇烈疼痛,X光檢查為跟腱輕度撕裂。醫生孫國華看完片子斷言,恢復至少需要3個月,建議他退出。
“不去,為國爭光的機會失之交臂,汗也白淌了;去,可能奪冠無望,甚至還面臨左腳殘廢的危險。”黎登貴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兩個自我在博弈廝殺。
一夜“鏖戰”。天剛亮,黎登貴就敲開了孫醫生的門,“作為醫生,你肯定不會放過任何一次救死扶傷的機會,盡管有時希望渺茫。和你一樣,作為軍人,我怎么能當逃兵,盡管可能獻出生命。況且,這次最壞的結果頂多殘廢。”
最后,孫醫生被他打動了,并答應為他保守秘密。
這次比武,黎登貴雖然只是作為預備隊員,但他不后悔,有個場景他永遠也忘不了:最后6公里奔襲,他早早守在終點,拿著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等待著,當中國隊跑過來的時候,黎登貴興奮得心都快跳出來了,他大聲歡呼,拼命地揮動著國旗為隊友加油……
“眼看他們都不行了,可當大家看到我手中揮舞的五星紅旗,完全復活了!”講起那幕,黎登貴眼中淚光閃爍。他說,軍人最為可貴的品質,就是平時對榮譽的渴望,戰時對勝利的追尋。
2011年,時任副營長的黎登貴來到高原邊防代職,閑不下來的他想下冰湖武裝泅渡,采集數據。
“登貴,你不要命了嗎!”戰友反復勸阻。附近的藏民不停搖著轉經筒,嘴里念叨著,“從來沒有人敢到湖里去,這是把生命直接獻給了神。”
“打仗說不定用得上。”黎登貴撲通鉆進了冰湖,直到10米開外才浮出身子。“泅渡21分鐘,心跳67下,體表溫度下降0.4℃……”
黎登貴出水時渾身通紅,牙齒上下碰得咯吱響,3條被冰渣劃破的傷口仍在流血。他顧不了那么多,上岸后立即測量數據。不到5分鐘,“撲通”一聲,他又再次入水展開數據采集。
“沒有對榮譽的渴望,哪來對勝利的追尋。”黎登貴為了打贏敢拼命的精神傳遍高原,他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撰寫出2萬多字的調研報告,填補了多項研究空白。
對手布下天羅地網,人人熟記他的肖像,依然三進“敵營”竊取情報——
“要有死的膽子,更要有生的腦子”
3年前的一次紅藍對抗,雙方對陣三天三夜,勝利的天平反復搖擺。關鍵時刻,黎登貴臨危受命:潛入紅方指揮所,獲取作戰方案。
然而,紅方早已布下天羅地網,三步一哨,五步一崗,潛入偵察談何容易。
初探“敵營”,對手萬萬沒有料到,黎登貴把自己偽裝成一個“草人”,整整1天才向前蠕動1公里。半夜三更,黎登貴一個飛撲,瞬間制服2名哨兵,由于聲響過大,他只得空手而歸。
“啟動偵察設備,進行全天候監控!”紅方指揮員不信邪,想用高技術裝備對黎登貴進行“物理攔截”。
他就是只蚊子,也不可能飛進來!沒想到,這個如意算盤哪里管用,戰場上的黎登貴就像“幽靈”:他將一名游動哨捕獲后,換身衣服,一番易容,居然大搖大擺走進了營區。
“黎登貴沒有獲得情報,他肯定還要來闖。”紅方哪里能咽下這口氣,他們把黎登貴的肖像、體型、聲音都研究了個遍,甚至他一步走多少公分都摸得一清二楚。
“讓黎登貴有去無回!”紅方指揮員下達了死命令。
黎登貴還是“來了”:第3天,一名藏族老鄉趕著牦牛從指揮帳篷附近經過,恰巧里面正在開會。哨兵雖然心有遲疑,還是警惕地把他攔住,生怕這又是黎登貴的詭計。
哨兵搜查無果,只好讓他趕著牦牛離開營區。10分鐘后,這名藏族老鄉卻成了黎登貴的座上賓。原來,征得同意,黎登貴把攝像探頭、竊聽器分別綁在老鄉的頭巾上和牦牛的腿上,大膽上演了一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指揮所、戰俘營、“敵占區”……凡是黎登貴參加的對抗演習,這些戰場上最危險的地方,他總能神出鬼沒。
有人好奇,“你哪來這么大的膽?”這時,一向謙虛的黎登貴“自夸”起來:腦子夠用。
為了練就“最強大腦”,黎登貴涉獵群書,對《孫子兵法》、《戰爭論》等軍事名著百讀不厭,光是讀書筆記就達3萬字。日積月累,黎登貴還撰寫了《特種部隊遠程滲透偵察作戰》《特種作戰小組叢林搜救戰術運用》等6篇論文。
擔任參謀長后,研究戰例成為了他的最愛。有天晚上,他帶著幾名參謀業務高手在網上擺兵布陣,直到第二天早上管理員張東慶來敲門,才想起來還沒吃飯。
“要有死的準備,更要有生的儲備。”張東慶告訴記者,掛在軍官訓練中心墻上的一幅字帖,是黎登貴和官兵自勉的格言。
每天撰寫訓練日記,隨時琢磨軍事地圖,兩個習慣多年來從沒改變——
“身在軍營,心必須放在沙場”
黎登貴家里有一座日記本壘成的“小山”。有的紙張泛黃,有的筆墨未干。
“如果打敗了就不敢上場,可能我會成為另外一個人”、 “只要心不老,無論歲數多大,你就不會老”“未來3天比武,不和別人比,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這只是黎登貴日記的冰山一角。”二級軍士長王富強告訴記者,入伍以來的每一天,黎登貴都寫日記,記下對訓練的心得和思考。
翻看日記,誰都能看出黎登貴對繩子情有獨鐘。從2008年到2011年期間,光是提及繩子就有80多次。
“負重30公斤,如果再攜帶重達20公斤的繩子,這不是作繭自縛嘛!”汶川抗震救災中,一名戰士的牢騷話,讓黎登貴下定決心給繩子“減肥”。
查資料、問官兵、跑市場、進院校,買來各種材質的繩子親自試驗……日記本里,密密麻麻記錄了黎登貴改進繩子的點點滴滴。最終他得出結論,1.2和0.8的繩最便于作戰運用。
一堆日記本,不僅是黎登貴一門心思鉆研訓練的寫照,更成為該旅官兵從軍報國的人生指南和組訓施訓的經典教材。
“每天撰寫訓練日記,隨時琢磨軍事地圖,兩個習慣多年來從沒改變。”從黎登貴妻子岳海燕自豪的“埋怨”中,記者還打聽到他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結婚10周年紀念日,是他們唯一的一次出門旅游。那天,到達景點后,黎登貴買了一份地圖。這時,“喜劇”開始了,黎登貴邊走邊比比劃劃,時而扳手指頭,時而駐足遠眺,有時甚至爬上樹干……
“身邊游人無不投來詫異的眼神,以為我和一個傻子在一起。”岳海燕對此不無意見,沒想到黎登貴不以為然,“我在確定站立點和穿插路線呢!”
和打仗有關的事他都很專注。和妻子岳海燕初次見面時,他主動到小飯館請客,身為“地主”的他半天不點菜,卻探頭探腦四處張望。
“你坐的位置是這個空間的射擊死角,那邊靠窗戶的位置最不安全……”岳海燕點菜之際,黎登貴突然開始叨絮。“是他的專注打動了我。”岳海燕幸福地說。
生活是外行,打仗是專家。很多人都說黎登貴“不會點菜,只會點兵”,是典型的職業軍人。朋友聚會,別人談天說地,他呆在角落靜靜看書;講起娛樂圈的明星大腕,他插不上話,如果講起著名戰將來,他可以滔滔不絕……
登貴惜時如命。一塊秒表,登貴形影不離,凡事都愛精確到秒。中方與某國聯訓,他干脆將被褥搬到了集訓隊。就因為回宿舍要耽誤4分30秒。
任參謀長后,他愛學習的勁頭不減反升,白天處理完日常公務,晚上還要學習到凌晨3-4點。
他知道,要成為未來信息戰場的優秀指揮員,唯有惜時不我待、分秒必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