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國防網11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展示其龐大軍事機器 本周的珠海航展,意在展示中國已崛起為世界級航空和國防大國,并提供一睹其國產軍事武器真容的難得機會。但它更像莫斯科航展而非其他國際航展,主要是為給本國政府和軍方留下深刻印象,而非令波音、空客等商家相信中國市場存在機遇。
制造787等商用飛機令波音能持續運營,并獲得能從事戰機生產的規模經濟。若無前者,該公司不可能生產F-15等戰機。這是全球絕大多數戰機制造商的運營模式。但中國的航空產業并非如此,成飛、沈飛和西飛等主要飛機公司幾乎都只生產軍機。
且中國至今尚無可與西方對手相抗衡的商業飛機公司。中國正打造的C919客機有望成為國產客機嬌子,但其商業模式也僅能引發西方同行的艷羨。“這是個不能失敗的項目”,西方某業內高管說,“它擁有最高優先權。顯然對中國而言,讓該機型飛離地面無異于美國曾與蘇聯展開的登月之爭。”
軍事領域或許是中國產生最大沖擊力的舞臺。至少有兩種新型戰機已令西方戰機項目管理層不安,緊張地注視著中國未來的挑戰。中國國防工業還擁有種類繁多的導彈,此類武器令五角大樓不得不思考爆發敵對狀態時將面臨的場景。
大多數軍機企業只有在擁有穩固的出口市場時才能存活。迄今為止,中國一直在獨自前行,在鮮有外國客戶的情況下,打造幾乎為中國軍隊專用的戰機和轟炸機編隊。因此,本屆珠海航展的最大問題或許是,中國還能在多長時間內承擔得起這種建造模式,以及北京何時才會意識到,擴大出口市場是中國能繼續維持龐大軍事機器運轉的唯一途徑。(作者魯本·約翰遜,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