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斯利·克拉克為美國退役四星上將、前北約盟軍總司令
美國《紐約時報》10月11日文章,原題:真正了解中國 中國正越發將美國視為競爭對手和潛在敵人。我們錯在何處?
上世紀70年代后期,當美中關系全面實現正常化時,北京尋求與華盛頓形成戰略伙伴關系以阻止蘇聯威脅。到上世紀80年代時,盡管中國樂于學習美軍,但已不擔心蘇聯。中國對美軍在1991年海灣戰爭的表現尤為印象深刻。與此同時,中國正壯大工農業和科技實力,軍事現代化的重要性位居其次。直到2005年,中國仍羨慕美國但已意識到本國崛起中的實力,正如一名年輕的中共高官對我所言,“中國知道你們(美國)與英國是最好的朋友,英國將世界領導權交與你們;中國希望成為美國最好的朋友,因此你們將給予我們世界領導力”。
如果說中國對美國的看法出現轉折,那么在2008年金融危機及之后就已初現端倪。雖然依舊尊重美國的軍事威力,但中國已開始將美國視為一個失靈體系:經濟上債臺高筑,政府機能紊亂,世界領導者的角色易被他國取代。2011年,一名中國伙伴告訴我,中國有意掌控南海局勢;一些地區對手將順從其雄心,否則將“被教訓一下”;若華盛頓干涉,美國(在該地區的)資產將成為(攻擊)目標。
中國并不尋求沖突。但中國耐心、微妙和卓有遠見的戰略崛起,正威脅美國及其盟友創建的戰后架構。在分析中國時,美國必須將視野投向相似歷史之外。在規模上,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帶來的挑戰,遠大于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中國也迥異于在經濟上與大部分世界隔絕的蘇聯。歷史上從未有過此類先例。
美國不應對前面的困難道路產生任何錯覺。中國正在本國利益驅動下按長期愿景行事。據預測,中國的GDP將在下個10年內超過美國。屆時,中國軍事實力將令人敬畏。即便不發生任何軍事沖突,西太平洋的實力均勢亦將影響中國選擇逼迫、威脅或妥協的傾向。
隨著中國崛起,美國若要繼續保持全球領導力,成為具有建設性的抗衡力量,就需要一種長遠戰略構想:基于能源自立的穩健增長經濟、生機勃勃的有效民主、受盟國支持的堅定而耐心的外交,以及一支能在危機中與中國針鋒相對的軍隊。只有這樣,美國才能幫助中國獲得作為全球領導者甚或與美國對等的合理地位,以促進全球繁榮和穩定。(作者韋斯利·克拉克為美國退役四星上將、前北約盟軍總司令,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