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人妻在线,在线看片免费不卡人成视频,国内精品久久精品,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最

人民網>>軍事

中俄軍火貿易十大武器公開:中國航母之眼亮相

2014年10月13日11:20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俄軍火貿易十大武器公開:中國航母之眼亮相

一、中國的現代化空軍開端:1992年引進蘇-27戰斗機始末。

中國空軍引進的蘇27戰機堪稱中國空中力量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蘇27在引進的時候是前蘇聯在解體前性能最先進的戰斗機,在引進蘇-27之前,中國的空中力量漏洞百出,不堪一擊,而在擁有了數百架蘇-27和蘇-30戰斗機之后,中國才開始擁有了真正現代化的空軍(此處是指以第三代戰斗機組成的現代化空戰力量)。80年代中國空軍雖然號稱是世界第3大空軍力量,但核心只是數千架50年代水平的殲5,殲6和少量殲7戰機。1990年海灣戰爭,整體裝備比中國先進的伊拉克空軍在美軍打擊下迅速灰飛煙滅,讓中國空軍倍感壓力。蘇27戰機的出現和引進,讓中國空軍終于有了可以保護國家天空的利器。1988年5月15日蘇聯開始從阿富汗撤軍,被阿富汗戰爭搞的焦頭爛額的蘇聯已不可能繼續單獨對抗美國,莫斯科迫切希望改善與北京的關系。1989年,冰封了30年的中蘇關系終于揭開了新的篇章,當時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那年的5月訪問了北京,戈爾巴喬夫訪華時,送來了一份厚禮——重啟中蘇軍事合作,原先一直處于完全中斷狀態的中蘇軍貿隨之重新拉開了帷幕,蘇27出口中國的合同就是在這一短暫的時期達成的。

80年代末以后,中國與美國和西方的武器技術合作幾乎全面停止。而此時蘇聯也處于經濟衰退之中,需要外匯來維持基本運轉,這使得兩國軍事技術合作有了相互需求的基礎。1989年9月蘇聯《紅星報》刊發了一篇對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大將的專訪,在這篇文章里,沙波什尼科夫大將向記者表示:如果中國希望獲得米格29之類的高性能飛機,“蘇聯政府認為不存在政治障礙”。這番言論在國際政治界、軍事界引起了極大的反應,這使得人們紛紛關注,中國是否會購買米格29戰機。至于蘇27,人們則壓根沒有去想過,因為蘇27性能非常先進,當時只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作為蘇軍也剛裝備不久的先進戰機,這種機型向來只部署于蘇聯本土,連駐東歐的蘇軍部隊都難得一見,更不要說出口外銷了。1990年4月23日,中國總理李鵬前往莫斯科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李鵬向蘇聯方面提出恢復和擴大兩國在航空、航天技術領域的合作,并且同意以政府貸款的形式向蘇聯提供食品和日用消費品換取莫斯科同意向中國出售航空技術裝備。1990年5月31日,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便率領了一個大型軍事代表團訪問了蘇聯。蘇聯方面對此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出乎中方意料地派出了強大陣容參加會議,這次訪問中,雙方簽署了《軍事技術合作的協定》以及《中蘇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混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紀要》,中國購買蘇聯武器的工作進入程序化談判階段。正是在這次會談中,中國軍人不但了解了赫赫有名的米格29戰斗機外,還了解了蘇聯一種更先進的殲擊機——蘇27。

1990年9月17日,包括多位高級將領在內的中國軍事代表團參觀了莫斯科城外的庫賓卡空軍基地。此基地是俄羅斯軍事航空的重要試飛基地。當時傳媒中吹得神乎其神的米格-29做了飛行表演,不想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架米格-29做低空特技時突然墜毀,機毀人亡。據傳當時蘇聯拒絕了中國購買蘇-27的要求,極力推薦米格-29。但中國人清楚的知道米格-29和蘇-27相比只不過是一個低檔前線戰斗機。蘇-27采用模擬式電傳操縱系統,雖然比不上西方數字電傳操縱,但比起米格-29的液壓操縱有質的飛躍。正因為中國的要求和蘇聯原先的計劃相距甚遠,所以蘇聯一開始便拒絕了中國人“看一眼”蘇27的要求。后來據米高揚設計局總設計師別里雅柯夫回憶,蘇聯真正希望推銷的是米格29,因為該機航程短,屬于戰術飛機。但在會談中途休息和進餐的過程中,那些曾在蘇聯留學的中方領導人與蘇方領導人共同回憶起兩國并肩前進的歲月,蘇聯官員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所感染。所以在中方代表團即將離開之際,蘇方代表突然向中方轉達說:蘇聯政府原則上批準出售蘇27給中國。

1990年6月30日,中國中央軍委召開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原則同意進口蘇聯戰斗機。8月23日至9月13日,解放軍總參裝備部長率團赴蘇,對蘇27飛機再次進行了詳細的技術考察,基本摸清了飛機的技術狀態和作戰使用特點以及蘇方向我提供飛機的商務條件。1990年10月25日中午,別洛烏索夫率領蘇聯政府代表團一行19人到達北京。中蘇雙方就購買蘇27飛機問題再次進行了商談,雙方意見達成一致。11月1日上午,在友好的氣氛中,中蘇雙方簽署了《中蘇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混合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紀要》。1990年12月28日,中國購買24架蘇27SK單座戰斗機和蘇27雙座教練機的協定在北京簽署:中國購買蘇聯24架蘇27戰機,并達成繼續引進24架蘇27意向的雙邊協議,蘇27的SK型單座機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生產,UBK型雙座飛機由伊爾庫茨克航空生產聯合公司生產。

作為蘇27的首次出口,中國買到的蘇27在規格上與蘇聯自用型號一致,同時合同金額的 70%以易貨交易形式支付。因為是在1990年6月左右的時間中蘇雙方就引進蘇27一事正式展開的會談,中國內部將此項目稱為“906工程”。協議簽署后,蘇聯派出蘇27來到中國,于1991年2月在北京南苑機場進行了精彩展示,以其一流的外形設計及超機動性能,深深震撼了在場的空軍將領們。1991年5月,中國官方背景的《航空知識》雜志社刊登了一幅蘇27在五星紅旗前的照片作為封面。這時,西方世界還被蒙在鼓里,僅僅以為這只不過是一場飛行交流活動罷了。1991年12月26日,蘇聯——這個龐大的紅色帝國轟然倒塌。獨立后的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政治遺產,俄總統葉利欽也承諾會繼續履行向中國出售蘇27的義務。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蘇27戰斗機,包括8架SK單座型和4架UBK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后貝加爾軍區的吉達機場起飛,經蒙古領空,于當日上午10時15分安全飛抵中國安徽蕪湖空軍基地。1992年11月25日,剩余的12架蘇27SK單座型飛機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航空生產聯合公司機場直抵蕪湖空軍基地。至此,蘇27正式加入了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共計24架(20架蘇27SK、4架蘇27UBK)。

蘇27的機械制造技術是中國未曾體驗過的,需要一個全新的學習、掌握過程。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先行對蘇-27的制造技術開展分析研究并形成指導文件,翻譯編寫了《飛機結構工藝初探》、《飛機機體關鍵制造技術分析》等大量資料。中國人一向相信國防現代化是買不回來的,而且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并沒有那么多錢大批量的購買蘇27,所以在購買成品蘇27的時候,就一直希望能引進其生產線和技術。而對于當時同樣“缺錢”的俄羅斯來說,其實并不想出售生產線,只想出售成品賺錢。1995年12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再次率團訪俄。中方堅持要俄方轉讓生產技術,同時作為引進生產線談判的“籌碼”,中方還與俄羅斯簽署了第二批24架蘇27采購合同,原則同意完全以美元購買。最終,雙方基本達成蘇27生產技術轉讓的共同精神。1996年4月和7月,第二批共24架蘇27SK抵達中國廣東某基地。同年12月,俄副總理波雷納科夫訪華,與中方正式簽下引進蘇27生產線的協議。根據合同,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屬下的沈陽飛機制造公司在15年時間內制造200架蘇27,其中第一批蘇27的機體全部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提供,以后批次的機體逐步過渡到中國自主制造,但俄羅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飛機所需的發動機、雷達及電子設備、機載武器。

蘇27對于中國空軍的意義,遠不是一種現代化主戰裝備那么簡單。蘇27的引進,使中國空軍在全軍發展戰略中的地位變化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成為中國空軍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蘇27開啟了中國空軍第三代戰斗機的大門,使得中國戰斗機發展的步伐再次跟上了世界先進裝備的水平,同時也推動了其他國產作戰飛機的改進完善和新機型的發展。由于中國只獲得了單座型蘇-27的生產許可證,為了在蘇-27機隊規模擴大以后,保證大批蘇-27飛行員的培訓,1999年12月3日,俄中雙方又簽署了訂購28架蘇-27UBK V2的合同,均由IAPO生產。2000年12月15日,IAPO生產的蘇-27UBK交付4架,這4架裝備到位于河北滄州的K026基地,也叫空軍飛行試驗訓練基地,其職責和任務相當于俄羅斯空軍的利佩茨克第42飛行訓練中心。 緊接著12月22日IAPO又交付8架,余下16架在2002年分兩批交付,2002年9月完成合同。這24架飛機被裝備到重慶白市驛基地的空33師,該師隸屬于成都軍區空軍,中國的第一個宇航員楊利偉就出自這里,不過他似乎沒有飛過蘇-27。 至此,俄羅斯一共向中國出口了3批共76架蘇-27,其中包括36架蘇-27SK單座型,40架蘇-27UBK雙座型,在此之后,中國轉向采購蘇-30,而蘇-27則開始由沈陽飛機制造公司自行生產。

二、走向攻防一體空軍的第一步:1996年引進蘇-30戰斗機。

李鵬在1996年底訪俄期間,簽署了總值數十億美元的大型軍售合同,其中便包括以18億美元購買40架先進對地攻擊型戰斗機的轉讓意向性框架協議,雙方同意轉入技術細節談判。當時蘇霍伊設計局總設計師西蒙諾夫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蘇霍伊設計局正在設計一種基于蘇-35機體的雙座攻擊型飛機,這種飛機將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不過在當時這一透露的消息并沒有被多數人所注意。 西蒙諾夫所說的飛機就是后來的蘇-30MKK。蘇-30MKK是KnAAPO在蘇-35UB和蘇-27SMK的基礎上發展的,有別于IAPO在蘇-27UBK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蘇-30系列,如SU-30MKK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4.5噸,大于蘇-30MKI的33.5噸和蘇-30的30.5噸。這是根據中國空軍的迫切需要而設計的多用途戰斗機,這樣的戰機能夠執行奪取和保持空中優勢、遠程精確打擊等多種任務。 經漫長的兩年不同級別談判,俄羅斯最終同意出售蘇-30MKK,雙方的細節合約在1998年珠海航展期間敲定。1999年3月朱镕基總理赴莫斯科訪問,并正式簽署購買38架蘇-30的協議,標志著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再跨進一大步。 第一批10架蘇-30MKK于2000年12月20日交付到安徽蕪湖空軍基地,第二批10架蘇-30MKK于2001年8月21日交付,12月第一批最后18架蘇30完成交付。

中國空軍首先裝備蘇-30MKK的單位是空軍第3師和飛行訓練基地,分別裝備19架。傳統上,這兩個單位是中國空軍最先裝備從蘇聯/俄羅斯購入的先進飛機的單位,從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米格-21到蘇-27、蘇-30都是如此。空軍第3師第9團換裝蘇-30后,原先裝備的第一批蘇-27全部轉交給了濟南軍區空軍的空19師。 2001年7月普京總統和江澤民主席會晤時,中國簽署了購買了第二批38架蘇-30MKK的合同,2002年8月至2002年底,這38架戰斗機陸續交付。這兩批飛機裝備的是南京軍區空軍的空29師和廣州軍區空軍的空18師,這也都是中國空軍的精銳部隊。 中國空軍裝備蘇-30的數量在短短兩年間就達到了76架,而購買同樣數量的蘇-27戰斗機卻花了整整十年。這是中國大陸對分裂的臺灣地區加速進行“軍事斗爭準備”的最明顯標志。 2002年,俄中開始磋商關于購買蘇-30MKK第二階段型號(也常被簡稱為蘇-30MK2)的談判,2003年1月,兩國簽署第三批蘇-30購買合同,KnAAPO將向中國海軍航空兵提供24架蘇-30MK2,12架蘇-30MK2于2004年2-3月份飛抵中國,剩下的12架則于2004年8月底交付。作為中國海軍航空兵最先裝備蘇-30的部隊,海航4師10團是一支著名的部隊,它曾擊落過多架美國和蔣介石政權的飛機,在60年代被中國最高軍事機關授予“海空雄鷹團”的榮譽稱號。至此,中國所裝備的蘇-30的數量達到100架。而且,在2005年前,蘇-30MKK將是全球最優秀的多用途戰斗機。

三、中國現代防空技術的“鼻祖”:引進S-300防空導彈秘史。

如果說“海豚王子”維他斯(Vitas)是俄羅斯問鼎全球流行樂壇的驕子的話,那么被俄羅斯人命名為“驕子”的S-300PMU(俄語C-300系列)系列防空導彈系統無疑是俄羅斯對外戰略上的驕子。 1991年海灣戰爭中持續43天被聯軍稱為“沙漠風暴”的空襲,讓所有可能被美國空中力量要挾的國家開始為自己的防空體系感到了擔心。而恰在此后不久,處于貨幣急劇貶值的俄羅斯將尚未裝備自己部隊的S-300PMU1防空導彈系統推向了原華約以外的軍火市場。 據西方媒體披露,當時中國將俄羅斯所有庫存的S-300PMU1都買了下來,這是因為中國原有的射程僅為幾十公里的防空導彈只能在大城市和重要目標上空構筑中、低空的防空覆蓋網,而一旦擁有了一定數量的S-300PMU1,不僅可以很快在大城市和重要目標100公里以上的高空構筑區域殺傷覆蓋的防空網,而且擁有了仿制研發的模板。隨后,海外媒體又在2003年透露,中國再次購買了4套被俄羅斯人正式命名為“驕子”、射程可達200公里、同時可攔截36個空中目標的S-300PMU2防空導彈系統。

雖然三十年沒有直接接觸,但中國對蘇聯防空系統還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很快決定進口當時蘇聯最先進的C-300PMU系統。 空軍地空導彈部隊,最初成立的時候,就是以營為獨立建制單位的,那個在岳振華率領下首次使用地空導彈擊落戰機的“英雄導彈營”,就是地空導彈兵第二營。今天地空導彈部隊雖然有師、旅、團等多種形式的建制單位,但是發射單位仍然以營為獨立作戰單元。毫不例外,進口的C-300系統也是以營為統計單位。 1991年訂購了第一批S-300(S-300PMU),1993年交付完畢,共計2個營8個發射單元,32套發射系統,256~384枚5V55U導彈合計2.2億美元。

首都北京是祖國的心臟,也是我國國土防空的重中之重。北空作為空防重點區,有四個地空導彈師,部署了十個地空導彈團,約三十六至三十八個地空導彈營,構成內外兩層地空攔截網。沒有疑問,這最先進口的兩個C-300PMU營首先裝備了地空導彈某團某營,不僅成為偉大首都的貼身保衛,也成為C-300的種子團。 這個種子團,九十年代初裝備了300以后,第一步就是培養人才。第一批人才是到俄羅斯去培訓的,當然是不夠的,連一線崗位都不能滿足。所以就讓學習回來的人,按“一幫一”、“結對子”等方法帶徒弟,一時間這個團成了大學校,呈現出“放下書本上陣地,走出戰車進課堂”的場面。而且按照“寧可讓人才等裝備,不能讓裝備等人才”的人才培養政策,訓練出好幾套操作新裝備的班子。大概用了兩年時間,形成了“團有專家,營有尖子,連 有骨干”局面。這個培養人才方法深得江澤民贊許,并提了詞“努力學習,艱苦奮斗,做無愧于新時代的高素質青年軍人。” 從紅旗二到300,這種技術跨越對地空導彈部隊了解當今世界技術的發展,是具有震撼性的,而且是切身的。由于人才培養路子走得對,所費的轉型 時間應該比同時期空軍引進的蘇兩七,短得多。九九年國慶大閱兵,在受閱的二十五個車輛方隊中,種子團的300是唯一一個沒有廠家保障的方隊。

1994年訂購了第二批S-300PMU1,20世紀90年代末交付完畢,共計2個營8個發射單元,32套發射系統,196枚48N6E導彈合計4億美元(一半現金,一半易貨)。第二批裝備S-300的北空某團,媒體02年曾報道過該團在這一年夏季去西北打靶的情形。這是一次實兵實彈戰法訓練,不單純是為了驗證射彈效果,還包括 途中機動、抗干擾、防襲擊、開設指揮所、占領陣地、電磁兼容實驗等一些列戰術要素訓練。靶場處于沙漠,打靶那幾天,天氣很熱,整天風沙彌漫,氣候條件很 差,各種設備也要經受風沙考驗。共打了四發彈,結果四發四中。 在北空之后,第二家裝備S-300的是南空,估計在九十年代中期,九六年左右,是S-300PMU1,這新彈也是給了種子團,原來的S- 300PMU換下來給了南空導彈某團和北空的導彈某團的各兩個營。南空接裝的是位于福建和江西的兩個營。由此,S-300由北到南,開始擔當國土防空任務。

第三批S-300(C-300PMU1)2001年訂貨,共計2個營8個發射單元,32套發射系統,196枚48N6E導彈合計4億美元。上海是中國大陸最大和最重要的商業、金融和工業城市,而上海帶動周邊城市群以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作用,更是中國大陸其它城市無出其右。在大陸 經濟體系中,起如此關鍵作用的上海地區如果遭到臺灣攻擊,對整個大陸經濟將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因此,在大上海周邊建立強大的防空體系,無疑是保衛中國經濟的重要步驟。上海地處東海之濱,北面是寬敞的長江口,東臨東海,市區離海岸線平均距離約40千 米,從海岸到上海市區都是沖積平原,視野開闊毫無遮擋,從浦東的高層建筑上能夠望見波光粼粼的東海。上海距臺北直線距離約為760千米,而臺灣空軍現役多 種型號的戰斗機執行對地攻擊作戰半徑最大可達1400千米,可見臺灣發出對上海的威脅言論不容輕視。上海空防地緣不如內地便利。由于城市頻海,缺乏架設雷達和防空系統的理想縱深和地形。

對于超低空突防的戰斗機,雷達截獲距離僅有數十千米,而偽裝成民航機的戰斗機群需要及時識別確認。這兩項程序都 要求雷達系統能夠提供足夠的預警距離和時間,而由于海岸線到上海市區距離太近,無法再向前部署預警雷達,也沒有高山陣地可以用來伸延雷達探測距離,因而雷 達截獲目標后留給防空系統和航空兵進入作戰準備的時間非常少。在臺灣戰術導彈服役后,這個預警時間將更加短促。 應上海市政府的請求,最新一批S-300就給了導彈某旅。這個旅有五個營,四個營裝備了S- 300,那個首次用我國自制的“紅旗”二號打下“黑貓”中隊的U-2飛機的某營,這回紅旗扛到底了 第一批S-300(-300PMU2)2003年訂貨,合同在2004年8月8日簽訂,2008年交付完畢,共計4個營16個發射單元,64套發射系統,256枚48N6E2導彈合計9.8億美元。 PMU2使用48N6E2型彈,射程200公里,使用俄產BAZ運載車,而PMU,PMU1,使用5P85SE發射車。64N6E2搜索雷達,全30N6E2目標指示雷達,30N6E2為S波段,而30N6E1為X波段。可以搜索300公里目標,同時跟蹤12個、6個目標。54K6E2指揮系統。PMU2專用96L6E2全高度目標跟蹤雷達,一次跟蹤72,鎖定36。

另外一個重點部署的重點是福建。 福建原來依靠機動輪戰。在第三批購買的PMU2到貨后,福建有了固定的C300陣地。福建的C300沿臺灣海峽一字排開,從北到南分別為福清,莆田,廈門,漳州。一共發現了新構筑的3個,改造的一個共4個C300陣地。而原來的在龍田,漳州等地的三個老陣地則改為其他部隊來前線的輪戰陣地。 江西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對臺攻擊的戰略集結樞紐。贛州和樂平一南一北,在稍北面的安徽石臺,祁門,分別有二炮的常規導彈旅。在緊鄰江西的福建仙游,有對地導彈旅。同時也是對武漢,三峽攻擊的必經之路。這15個營的PMU2沿著中國海岸線,從大連,天津,山東半島,到上海,福建。綿延上千公里,構成了國土防空的金剛罩。

四、讓中國的野戰防空一步進入世界領先水平:引進道爾-M1防空導彈系統。

道爾-M1型是一種全天候、機動式、垂直發射的單車自動化野戰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系統包括目標搜索雷達、制導站、導彈模塊和底盤。目標搜索雷達和制導站的天線部分以及2個導彈模塊(8枚導彈)、電視光學瞄準設備組成了一個轉塔式整體位于底盤上,整個轉塔可360度旋轉,其他顯示控制臺等設備位于底盤里。 目標搜索雷達可同時跟蹤9個目標航跡和1個有源干擾,為制導雷達目標制示信息;制導站裝有相控陣雷達,用于補充搜索和自動跟蹤1-2目標,同時可自動捕獲、跟蹤2枚導彈并給其發送控制指令,制導2枚導彈攻擊1個或2個目標;電視光學瞄準系統可顯示、觀測21千米內的目標,提高對低空超低空目標的跟蹤能力。 車上裝載2個導彈模塊,每個導彈模塊由1個運輸發射箱和4枚9M331導彈組成。導彈的發動機是單室雙級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采用無線電指令制導。

中國在1997年訂購了15套自行地空導彈系統和120枚9M331型導彈。在2002年,中方提出與俄羅斯合作生產160套“道爾”M1型系統的要求,但俄方正式回復中方:不能仿制。但在2006年,中俄再次重啟談判,最終達成協議,此后,我國在“道爾”M1的基礎上開始研制新型的紅旗-17防空導彈系統,并于2012年開始裝備部隊。

裝備部隊的HQ-17野戰防空系統,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野戰防空導彈系統之一。

五、引進現代級驅逐艦:中國海軍第一次擁有現代化的區域防空系統。

20世紀90年代,中國海軍艦艇數量居世界第三,但艦艇性能與美俄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存在巨大差距,甚至沒有一艘堪與臺灣海軍新型水面艦艇平等對抗。顯然,要想改變被動局面,中方必須保證迅速擁有一種性能先進、具有較強對海、對空及反潛作戰能力的新型驅逐艦,充當水面艦隊的“拳頭”。而當時,中國大陸新一代主戰艦艇還處在初期設計階段,短期內無法滿足軍事斗爭要求,只有通過進口才能解燃眉之急。與此同時,繼承大部分蘇聯武裝力量的俄羅斯飽受“休克療法”折磨,為換取急需的外匯,愿意將較先進的武器裝備推向國際市場。在雙方的默契下,中國海軍開始有意識地對俄軍現役艦艇進行接觸,尤其是1993年4月,俄太平洋艦隊一艘“現代”級驅逐艦訪華,中方借機對該艦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經過一番對比,中國軍方的研究重點開始集中到“現代”級艦上,并從次年開始與俄方商討引進的可能性。

1996年的臺海危機,加速了中國引進俄制驅逐艦的進程。時任俄國家武器裝備出口總局局長卡圖京少將回憶,從1996年下半年開始,中國代表團密集訪俄,“夜以繼日的談判與陪同參觀,讓總局的許多同事患上了腰椎病”。次年8月,俄羅斯媒體率先傳出消息,稱中俄簽署了價值8億美元的軍艦采購合同,中方決定購進兩艘“現代”級艦及相關武器系統(包括艦載直升機),工程編號為“956E”,其中字母“E”代表“出口”。戰艦采購合同簽署后,能否按期完工并交付成為中方最關心的因素。為此,俄國家武器裝備出口總局盯上了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廠在建的“葉卡捷琳堡”號和“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驅逐艦,打算“借花獻佛”,節省兩年以上的時間。彼時,囊中羞澀的俄海軍拖欠北方造船廠高額貨款,已無可能接收這兩艘嶄新的主力艦。經過俄政府內部折沖,1997年11月21日,北方造船廠與俄國家武器裝備出口總局簽訂合同,將上述兩艦轉售中國。

由于資金到賬及時,兩艦的施工進展迅速。1999年7月19日,齊裝整備的“葉卡捷琳堡”號離開圣彼得堡,進入波羅的海試航。同年12月25日,該艦降下俄海軍旗,更名為“杭州”號,并于次年1月啟程前往中國,加入東海艦隊。“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則于2000年7月開始航行試驗,12月交付,更名為“福州”號,同樣加入東海艦隊。頭兩艘“現代”級驅逐艦服役后表現優異,為俄軍工企業爭取到了新訂單。2002年1月3日,已完成改制的俄國營武器出口公司董事長謝爾蓋·切梅佐夫,與中方代表簽署了出售第二批兩艘改進型驅逐艦的合同,總價值高達14億美元,工程代號“956EM”。由于“956EM工程”改動甚大,外界在協議簽署前就流傳俄方可能無力建造的說法,為此,北方造船廠總工程師弗拉迪米爾·斯波里多普羅保證,他們有信心圓滿完成任務。

2002年6月27日和11月15日,兩艘改進型“現代”級驅逐艦相繼開工。按照傳統,北方造船廠給兩者起了臨時性的艦名,分別是“猛烈”號和“永久”號。據北方設計局總設計師弗拉迪米爾·尤赫寧透露,全俄1800多家軍工企業參與了這兩艘新艦的建造,其中,波羅的海造船廠負責提供動力系統。“956EM工程”最大的改動是安裝3M80MBE超音速反艦導彈,能夠打擊240公里外的艦艇,射程比前兩艘增加了一倍;同時,該艦攜帶的9M317艦空導彈也具有45公里的攔截距離。尤赫寧還強調,如果必要,中國海軍可將該艦航行到世界各個海區長期值勤,完成跨國救災或維和等準軍事任務。2005年12月28日,俄國營武器出口公司、北方造船廠代表及百余名中國海軍官兵在北方造船廠的2號碼頭,舉行了簡短而隆重的交船儀式。“猛烈”號更名為“泰州”號,隨后沿波羅的海-大西洋-印度洋-南中國海航線回國。2006年9月28日,最后一艘“寧波”號也順利交付中方。至此,4艘“現代”級驅逐艦全部到位,在解放軍東海艦隊服役至今。

六、中國第一次擁有了10噸級大型反潛直升機:引進卡-28。

我國于90年代引進了多種俄羅斯先進武器,包括“現代”級驅逐艦,其中配套引進了卡-27反潛直升機的外銷型號——卡-28。此后,我國相繼進口了若干架同型直升機。至2009年,盡管我軍艦載直升機數量仍非常少,但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實戰能力。卡-27是俄羅斯海軍的反潛直升機,卡-28是其出口型,卡-29是其武裝運輸改型。上述三種直升機均由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設計。卡-27原型于1974年12月首飛。北約命名為卡-27“螺旋”。目前超過60架卡-27/28和15架卡-29在俄羅斯服役。

和其他卡莫夫直升機一樣,卡-27采用共軸可折疊雙螺旋槳。具體為兩副全鉸接式三片槳葉共軸反轉旋翼系統。可折疊槳葉為全復合材料結構。槳轂采用50%鈦合金和50%鋼材料。該系統結構緊湊、有效載重大,操縱簡便,可減輕駕駛員懸停和著艦時的工作負擔。懸停時可不受風向的干擾。復合材料槳葉裝有電熱除冰系統。卡-27的飛行性能使其能在較小的艦艇上使用,四點式起落架確保了起降的安全。起落架不可收放,裝有油氣減震器。前起落架可自由轉向,后起落架支柱裝在樞軸上,可使主機輪向前轉動,減少對機頭下方雷達信號的干擾。機身采用傳統的半硬殼式結構,廣泛采用了鈦合金主部件。尾錐為復合材料結構。機身兩側帶有充氣浮筒,緊急情況下,可在水上著陸。為適應在海上使用,機身材料采用抗腐蝕金屬。機上裝有有充氣氣囊,可確保卡-27在海上迫降漂浮。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尾梁支撐張臂式結構尾翼,裝有固定傾角的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兩個端板式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整個尾翼為鋁合金構架,以復合材料為蒙皮。

由于長期保密的緣故,我國1990年代引進的的卡-28直到2002年前后才正式公開。

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第一副局長亞歷山大-福明2010年7月20日在英國范堡羅航展上接受國際文傳電訊社采訪時表示,俄羅斯庫梅爾陶市航空制造企業正在按照中國訂單繼續制造卡-28和卡-31艦載直升機。他說:“合同規定供應9架卡-28和9架卡-31直升機。毫無疑問,合同將會履行。中國采購商接收首批直升機的程序已經開始啟動。”

七、中國首艘航母的眼睛:引進卡-31預警直升機。

近日,中國海軍最新從俄羅斯引進的卡-31預警直升機首次亮相。有報道稱,該機于2010年底交付中國海軍。

另外有報道稱,中國新裝備的這批卡-31預警直升機由俄羅斯庫梅爾陶市航空制造企業生產,為數達9架,于2010年底正式裝備中國海軍。卡-31目前是俄羅斯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的唯一空中預警手段。

八、讓中國空軍力量倍增:引進伊爾-76運輸機。

解放軍在90年代以前可使用的大中型運輸機包括運-7、運-8和少量的安-24等。運-7源自安-24,載重約5500千克,運-8源自安-12,載重約20噸。按現在的技術水平來看,這兩種機型的載重量、航程都不堪應付快速空投和部隊機動的需要。因此90年代起,我國引進了多達數十架的俄羅斯伊爾-76大型噴氣運輸機。

伊爾-76交付解放軍后,大部分按傳統交由中國聯合航空公司控制,但實際上主要執行軍事任務,如機降運輸和傘兵訓練等。上圖即傘兵部隊準備登機進行傘降訓練。目前,伊爾-76是我軍唯一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型運輸機,而運-8等只能算中小型運輸機。由于尚無法立即仿制伊爾-76,只可以依賴進口。但經費的短缺又使得采購量較小,還要減去日常維護、訓練、故障的數量,我軍可用的大型運輸機可以說是嚴重不足。因此仿制或研制大型運輸機,迫在眉睫。此外,伊爾-76的尺寸、載重量放在今天顯得稍微小了一點,特別是運載主戰坦克時存在寬度不足的嚴重問題,加上伊爾-76總體技術已經相當落后。

2004年初,俄伊留申航空綜合體宣布中國在研究大量購買伊爾-76MD和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可能性。據非正式消息來源報道,中國方面希望得到30架伊爾-76MD和6架伊爾-78。2008年12月,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米哈伊爾·德米特里耶夫12日向記者表示,該國將全面履行向中國提供伊爾-76軍用運輸機合同責任。德米特里耶夫指出:“當然,在空軍領域項目中,在北京舉行的俄中政府間混合委員會上還討論了落實2005年簽署的向中國提供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加油機合同問題。我方表示,在涉及俄羅斯的責任范圍,合同在履行。我國將全面履行合同所有責任。”向中國提供38架飛機(34架伊爾-76MD運輸機和4架伊爾-78加油機)合同是于2005年9月簽署的。據專家推算,合同額約為15億美元。應于2007年向客戶提供首批飛機。供貨將于2012年結束。在解釋延期履行合同原因時,德米特里耶夫說,“文件涉及三方--除俄羅斯和中國外,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奇卡洛夫飛機制造廠也在參與。”他指出:“這樣一來,與塔什干方面簽署的這份合同實際上已被取消。所簽合同涉及俄羅斯的責任只有為中國生產和提供發動機和輔助動力裝置。而且,這些責任在履行。根據合同,這些飛機機體我們不制造。它們是由塔什干飛機制造廠生產。”德米特里耶夫認為,“看來,為擺脫形成的這種情形,將簽署某份補充合同。它將規定履行合同的新期限”。

九、中國常規潛艇的革命:引進基洛級潛艇始末。

20世紀90年代以后,為加速我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進程,我國開始逐步恢復從國外引進武器裝備和技術。近年來我國外購武器的主要來源是俄羅斯,其中包括空軍自1992年開始引進的74架第四代殲擊機蘇-27SK,海軍于1993年向俄羅斯定購的4艘柴油動力潛艇和兩艘裝備了殺傷力很強的“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現代”級驅逐艦等。在引進的4艘潛艇中,包括2艘出口型的877型“基洛”級潛艇和兩艘改進型的636型“基洛”級潛艇。

1994年。中國引進了第一批2艘877型和2艘636型,后來又增購8艘636型。636級外觀與877級沒有太大的區別。在數據上,636型的水面排水量為2325噸,水下排水量3076噸,水面速度11節,水下速度達到20節,通氣管狀態下的續航力為7000海里/7節,工作深度250米,最大下潛深度300米,裝備“俱樂部-S”反艦導彈。

“基洛”級潛艇被稱為“當今世界上最安靜的潛艇”。潛艇的隱蔽性是由潛艇自身的安靜程度決定的,安靜程度主要取決于潛艇噪聲的大小。海戰潛艇的噪聲低不僅能保持行動的隱蔽,避免被敵聲吶發現,且可增大自己聲吶的探測距離,作到先敵發現,保持作戰的主動權。

“基洛”級采用光滑水滴形線型艇體、外表短粗,是經過精密計算的最佳降噪形態。其推進器改用7葉大側斜槳,轉速降到250轉/分;柴油發動機被安置在軟墊上運轉;并且對全艇所有產生噪音的設備實行封閉管理;潛艇外殼還嵌滿了塑膠消音瓦,不但能吸收本艇噪音,還可以衰減對方主動聲吶的聲波反射。所以“基洛”級潛艇的噪音降到了118分貝,也因此獲得了“大洋黑洞”的稱號。

十、讓中國航軍航空兵名副其實的米-17直升機引進案。

我國在70到90年代先后引進了蘇聯米里設計局著名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米-8,以及其重大改型米-17,以補充陸軍航空兵薄弱的航空力量。由于我國研制的直-5設計年代久遠,后續研制的直-6、直-8等不是未定型,就是不斷拖延,米-8和米-17的到來無疑緩解了緊迫的需要。米-8進口的數量較少,而米-17則較多,據說達到上百架。

在外電報道中,中國第一批就進口了60架米-17,編號為917、927、937、967、987字頭的五位數。導致這一交易的直接原因是美國在1989年后拒絕出售更多的S70“黑鷹”直升機給中國,于是中國向俄羅斯訂購了相比之下價格非常便宜的米-17。1991年首批24架米-17到貨,1995年前又有35架交貨,且為米-171改進型。

中國進口的米-17部分裝有六個外掛架,可攜帶炸彈、布雷器、火箭發射器等。另外這些米-17并沒有俄羅斯自己使用的米-8TV上的12.7mm機槍、座艙裝甲、發動機尾氣紅外抑制裝置。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米-17較為優秀,我國現在還沒有計劃將這種直升機轉為國產化。原因比較復雜,首先我國仿制“超黃蜂”的直-8項目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由于部分關鍵部件無法國產化,拖了二十年仍沒有生產大批量實用的直-8型號。如果上米-17項目,等于宣判直-8的死刑,直接影響部分軍工企業,而且經過引進發動機等措施直-8已經有了新希望。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俄羅斯的特殊情況,總體的看,進口米-17要比國產化便宜的多。

2004年11月,俄羅斯喀山直升機廠在珠海航展上表示,去今兩年已經順利地完成了向中國供應26架米-17-B5直升運輸機的供貨任務(去年10架,今年16架)。這26架直升機已經是該廠近年來同中國簽訂的第二份供貨合同了。根據第一份合同,該廠于2001—2002年已經向中國供應了35架米-17-1B型的直升機。米-17-B5型直升運輸機屬于米-17基礎型號的改進型,其起飛重量為13噸,最高可運載36人,或者艙內有效載荷4噸,外加艙外懸掛4.5噸。其最高航速為30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為230千米/小時,(在仍保持5%燃料儲備的情況下)航距為650千米,最高飛行高度為6000米,機上安裝著兩臺2200馬力的ТВЗ-117ВМ型燃氣渦輪發動機。據悉,目前俄羅斯喀山直升機廠正在同中國商談繼續開展合作的問題。

2010年9月,在向中國供應米-171E直升機的合同框架內,“俄羅斯直升機”控股集團旗下的烏蘭烏德航空制造廠日前已經開始在該廠航空教學中心培訓中國直升機飛行和工程技術人員。據悉,中國直升機飛行和工程技術人員在俄培訓計劃內容豐富,既包括在烏蘭烏德航空制造廠航空教學中心基地展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還包括在鄂木斯克民航飛行技術學院進行的模擬訓練。培訓結束時中國專家將得到相應的米-171E直升機使用和維護證書。2009年12月中俄簽署米-171E民用運輸直升機供應合同,主要用于人員和物資的運輸,包括高山條件下的運輸,計劃從2010年10月份起開始交付。

分享到:
(責編:邱越、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