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過去,這是一次應當開慶功會的訓練實踐——成都軍區某裝甲旅組織實裝實打實保訓練,創下“四個第一次”:第一次在高海拔地區組織實裝實打實保訓練,第一次對運動坦克進行實彈射擊毀傷訓練,第一次進行實裝戰場搶救搶修訓練,第一次依托信息系統集成建設裝備實施綜合保障演練。
然而,全旅上下卻圍繞這次訓練進行全面檢討,為啥?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7月10日,一輛“無人駕駛”的退役坦克在某高原訓練場快速馳騁。此刻,該旅特級射手王強、楊正彪各在一輛戰車上,正搜索著這輛運動中的坦克。坦克進入射擊地域,王強率先開火。當兵15年的王強,雖然第一次打真坦克,而且是運動目標,但他有十足的把握。
的確命中了,但待炮口硝煙散去,王強發現目標坦克依然在馳騁。王強正發蒙,不遠處的楊正彪又開火了,王強透過瞄準鏡看得很真切,炮彈命中目標,但坦克還在跑!
王強集中精力,再瞄準、再開火。幾乎同時,楊正彪也瞄準開火。兩發都中了,但坦克仍然沒有停下來!
眼看坦克就要跑出射擊地域,王強鉚足勁瞄準開火。這一炮終于讓坦克停了下來。
看到這一幕,王強如釋重負,卻不知,指揮所里早已炸開了鍋——
“過去講‘命中即摧毀’,怎么5發5中才將它打停?”
“如果是作戰,第一發炮彈沒能有效命中,他回頭就給你一炮,你還有機會打第二炮嗎?”
就在指揮所里議論紛紛時,實裝戰場搶救搶修分隊又傳來壞消息:坦克雖然被打得不成樣兒了,但其乘員兩只試驗羊并無生命危險!
官兵再生疑問:炮彈5發5中,咋就沒摧毀一輛坦克?
還有更壞的消息——
在對毀傷坦克進行戰場搶修中,修復了油箱、履帶等部件,按修理工判斷,坦克性能已經恢復。但駕駛員卻無法發動坦克,再經檢測,發現1個二極管被損壞。要知道,為保障戰場搶修,旅保障部準備了滿滿5大卡車的配件,臨陣這個二極管卻找不到了。最后,導致坦克性能恢復時間延誤了整整2個小時。
“實戰化練兵這么久,這成果、那成果,年年都是一大摞,今天真正實打實保,怎么會出現這樣的結局?”一時間,幾乎全旅官兵都在反思這個問題。
當著集團軍指導組的面,旅黨委組織“當事人”,自亮“家丑”——
旅長檢討:戰法不符合實戰。過去習慣了“發現即命中,命中即摧毀”的戰場思維,經此一役才明白,未來作戰,發現不一定能命中,命中不一定意味著摧毀。
分隊官兵檢討:訓法不貼近實戰。多年來,部隊訓練打慣了假目標、“死坦克”,訓練評估想當然。今天實打的結果已經證明,“命中即優秀”的訓練評估已經過時。貼近實戰改革訓法、考法、評估法,已經刻不容緩!
保障部門檢討:保障忽視實戰。以前吊炮塔、修油箱等是戰場搶修的“拿手好戲”。然而今天,“1根二極管癱瘓一輛坦克”的事實警示我們,只有緊跟作戰進程,求解精確化保障效益最大值,才能保障打得贏。
……
問題一一梳理,從旅長、政委到機關各部,自我檢討,主動擔責,并現場拍板整改措施:連續組織實打實保3天,把隱藏的問題全部找出來;組織人員修訂訓練考核評估標準,把新標準立起來;緊扣打仗創新戰法、訓法、保障法,把實戰性突出出來。
3天后,4個火力打擊分隊,先后運用各種典型彈藥,分別對真實目標進行實打,后裝分隊跟進實保。雖暴露出諸多問題,但采集到的戰斗數據彌足珍貴。
15天后,旅機關根據這些問題和數據,制定了全新的訓練考核評估標準。他們組織20名特級射手對等比例的坦克靶進行戰斗射擊考核,按選用彈種、毀傷效果等新標準進行評估,優秀率相比之前對矩形規則靶射擊,雖然下降了,但射手們講,這樣的訓練更貼近實戰了。
30天后,記者來到該旅駐訓地采訪,發現“全面檢討”帶來的效應還在持續發酵。實戰化練兵,到底怎么“化”?該旅官兵正用檢討作答、用行動追趕!(劉云 劉中華 楊鵬飛)
練兵打仗切忌想當然
■席嚴峰
二戰初期,法國始終認為防御是戰爭勝利的決定條件。在遭受進攻時,仍然一廂情愿地想依靠“馬其諾防線”和德軍來一次持久的陣地戰,誰料在德軍“閃擊戰”的進攻下,不到6周便被迫投降。這啟示我們,練兵打仗切忌不符合戰爭規律和實際情況的想當然。
正如毛澤東所言:“指導戰爭的人們,不能超越客觀條件許可的限度期求戰爭的勝利。”“命中即摧毀”“一招制敵”等理念看似很完美,但有時只是一種愿景,受戰場環境、作戰能力、敵情等客觀條件限制,在實戰中并不一定都能實現,有的人之所以將其當成戰場法則和作戰標準,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以往訓練情況和條件設的不真實,加之腦子里想當然。因此,各級和每名官兵必須緊貼實戰練兵,破除想當然的思想,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扎實推進實戰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