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網站2014年8月6日登載美國海軍協會前會長史蒂夫·科恩(STEVE COHEN)的文章稱,
中國海軍司令吳勝利海軍上將最近要求他的美國同行,喬納森·格林納特(Jonathan Greenert)海軍上將,允許中國海軍新航母上的軍官登上美國航母,以了解維護和操作程序。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正在考慮這個要求。這是一個壞主意。
盡管軍事交流項目被廣泛認為可以減少會導致武裝沖突的誤解的可能性,但華盛頓必須從美國安全利益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建議使一次交流變得沒有知識的轉移,甚至也許是技術的轉移那么重要。
中國在這筆交易中的收益遠遠超過美國。正值北京對鄰國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態導致亞洲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華盛頓不應該給中國軍隊一種可能的幫助。
中國海軍首艘航母“遼寧”號2012年入列,到目前為止,其飛行員一直在練習艦載機飛行——主要是起飛、攔阻著艦和安全訓練。看一下這些訓練的視頻就知道中國人是如何借鑒美國人的操作手冊的。退役海軍中將,“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前指揮官彼得·戴利(Peter Daly)指出,中國已經詳細地模仿了減少硬著艦遺留在甲板上的小碎片對飛機造成損傷的安全技術以及控制飛機起飛的可視通信方式。
吳上將最近提出的要求比外國高官訪問美國軍艦時通常采用的邊看邊講的常規方式更直接。他明確表示,他希望把重點放在戰術和維護的“細節”上。
中國人仍然想準確了解在兩次飛行之間飛機、攔阻裝置和彈射系統的哪些部件需要維護以及間隔多長時間。即使讓中國人看一看某些特定的美國系統自動化水平或冗余程度,就會對加快他們的學習過程有很大的幫助——并最終加強其軍力。
不考慮吳上將要求的最根本原因也許是由于中國軍隊另一個項目:專門用于最遠可在1000英里擊沉航母或使其喪失作戰能力的“東風”反艦導彈。美國海軍不應該允許正在研制這種“航母殺手”的國家花時間研究美國軍艦。
航母使一個國家擁有在遠遠超出陸基飛機和部隊覆蓋范圍之外的地方投送軍力的能力。在中國正越來越多地與鄰國對抗時,幫助北京擴大其軍力覆蓋范圍不是美國應該做的事情。中國由于爭議領土正在挑釁日本和菲律賓,以及最近暫時將石油鉆井平臺停泊在越南附近海域,使其鄰國有理由擔心北京的計劃。
威廉·克勞(William Crowe)海軍上將20世紀80年代后期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時,曾邀請他的蘇聯同行,總參謀長謝爾蓋·阿赫羅梅耶夫(Sergei Akhromeyev)元帥參觀了一艘美國航母。克勞上將的目的是為了強化里根總統的信息,即蘇聯將不得不花費遠遠超過他們能負擔得起軍費,才能與美國的軍事能力匹敵。
今天,奧巴馬政府同意中國人要求的理由法似乎更缺乏說服力。與一個前途無量的超級大國保持更好的關系的誘惑,肯定對華盛頓有吸引力,尤其是考慮到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正在升溫的關系。但是,這并不足以讓人與中國分享來之不易的航母維護教訓。
退役海軍中將,第七艦隊前司令威廉·克勞德(William Crowder)對中國的要求進行了評論。他對我說,“專業技術固然重要,但100年的經驗——包括發生在甲板上和空中的許多悲劇——才是美國海軍戰術空中力量的關鍵因素”。
這種來之不易的經驗是不可以輕易送人的。(知遠 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