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封調函竟然沒能調走一個兵,這是發生在“紅八連”的事情,主人公正是連隊現在的八班長王亞男。
王亞男2011年入伍來到連隊。今年的班長競選大會上,作為剛套改的士官,他成功地將八班長的重任攬在了自己的肩上。而剛套上士官就當選為連隊的班長,在八連這個 “高手如云”的連隊中,還真是不多見。義務兵兩年,兩度被評為團里的理論之星,又是連隊的訓練尖子,在各級的比武場上嶄露頭角,在連隊提起王亞男都會豎起大拇指。話又說回來,既然干得挺好的,連隊也想重點培養,怎么會要調走呢?為啥在八連,兩封調函調不走一個戰士呢?
兩年前,帶著家人的希望,王亞男應征入伍,家里希望他能夠在部隊學技術,轉士官,找一個輕閑一點的崗位。沒想到來到部隊被分到了“紅八連”。八連不光是團里的先進連隊,在全師乃至軍區那也是呱呱叫。“支部像團火,黨員個頂個”是連隊的堡壘連魂,先后被中組部、總政治部評為全國、全軍“先進基層黨組織”、“基層建設先進單位”。
榮譽來之不易,用八連官兵的話說,這些榮譽是他們用血水、汗水換來的。比如說在請領任務時,每次八連都主動攬最臟最累的活,和兄弟單位飆著干;訓練更不用說了,五公里武裝越野,一趟下來能暈倒好幾個戰士,連隨隊軍醫都感嘆:“又不是比武考核,平時訓練只有八連會這么玩命。”
父母得知兒子在這樣一個連隊當兵后,怕兒子適應不了,時間長了累出毛病來,于是便沒有和他商量,就打電話給在部隊工作的親戚,希望把他調到親戚身邊,也好有個“照顧”。很快,一封調函來到八連。看著調函,找來王亞男談話,沒想到還沒等開口,他就發話了:“我是八連的兵,我哪兒都不去!”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可沒過多久,連隊又收到一封調函,不用說,又是他的。這一次,接到通知的他給父母打了電話。問明情況后,他給父母表了態:“爸、媽,我知道你們是為我好。這地方是苦,但我就愿意在這里當兵,你們就別操心了,別的地方再好我也不去。”看兒子態度堅決,最后父母只能作罷。
兩封調函沒能調走一個兵,這事在團里還是頭一遭。兄弟單位官兵知道這件事后議論紛紛:“為啥擺著輕閑不去,非要在這里吃苦頭?”他們不知道的是,經過這兩年來的錘煉,在王亞男心中八連就是他的家,他舍不得離開這個家。
其實不光是王亞男,凡是八連官兵,不管是黨員還是群眾,不論是老兵還是新兵,從踏入八連大門的那一刻起,八連的傳統基因就已經開始融入他們的血液。“黨的聲音就是母親的話語”,不管多苦多累,他們都會時刻告訴自己:“進了八連門,就是八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