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好萊塢大片《拆彈部隊》的人,難忘其中驚險的場面。雖然銷毀戰線并不像電影演繹的那樣傳奇,但真實的拆彈兵的確是在和“死神”掰手腕。
“坐在火山口上干工作。” 在北京軍區裝備部報廢危險品銷毀這條生死戰線上,就有這樣一群和“死神”掰贏了手腕的人——
近年來,在這群拆彈兵的努力下,北京軍區裝備部累計為總部、軍區、空軍等部隊銷毀報廢危險品共達7萬余噸。3個銷毀站先后被總部和軍區表彰為“全軍報廢通用彈藥銷毀機構建設先進單位”“全軍通用裝備類廢舊和危險爆炸物品清查整治先進單位”“廢舊和危險爆炸品清查整治先進單位”等,有30多名官兵獲得了科技人才獎,其中10余人被總部吸收為裝備保障專家組成員。
和“死神”掰手腕需要一往無前的勇氣。
2010年5月4日,北京軍區召開任務部署會,賦予地爆器材銷毀站一項銷毀任務,并規定10月31日前必須完成。
看到任務清單,站長李耀卿和官兵大吃一驚:銷毀器材包括炸藥、地雷、火箭布雷彈等共計11大類、50余種,總計達500余萬件(套)。銷毀站僅有13名官兵,平均每人每天需要銷毀2200多件,即便不吃不喝不睡覺,每分鐘都要銷毀1.5件。銷毀這些器材可不像過年放鞭炮那樣簡單,稍有差錯,后果不敢想象。
最讓李耀卿頭疼的是,這次銷毀的報廢地爆器材,類別五花八門,有戰爭年代遺留下來的,也有前些年生產的,還有國外進口的,而且其中一部分還“身份”不明。這要求銷毀者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動作都必須慎之又慎,不能有絲毫差錯。
李耀卿帶著他的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硬是按時按標準完成了任務,而李耀卿卻整整瘦了10公斤。事實上,為了工作,這樣的付出對于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報廢地爆器材銷毀,程序復雜,大到一枚幾公斤重的火箭彈,小到一個幾毫米的地雷火帽,都要經過檢測、搬運、分裝、設置等9道程序。一個銷毀坑,銷毀4枚防坦克地雷的TNT當量相當于300多枚手榴彈。如果處置不當,一枚小小的雷管就有可能炸掉幾根手指。銷毀站官兵天天擺弄雷管、炸藥、引信,大個頭的炸彈上千斤,小的只有拇指大。稍不留神,就會和“死神”拉拉手,可以說生死就在一瞬間。10余年的銷毀工作中,李耀卿憑著自己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技術,成功排除險情200余次,榮立二等功兩次。
和“死神”掰手腕需要高超的本領。
銹蝕彈、未爆彈等高危彈藥的銷毀,是報廢彈藥銷毀站工作的大頭,而這些彈藥的銷毀技術要求高、難度大,可謂困難重重。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高級工程師孫永山帶領報廢彈藥銷毀站科研小組首次把前混式水射流切割技術引入到彈藥銷毀中,他們在冰天雪地里歷經上萬次的反復試驗終于成功研制出“便攜式磨料水射流危險彈藥切割機”,這項成果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一舉攻克了高危彈藥銷毀的一項世界性難題。2007年,該項成果被總裝備部推廣下發全軍各彈藥銷毀機構使用,產生了巨大的軍事和經濟效益。
為了讓彈藥銷毀工作走上更加科學正規的路子,孫永山始終堅持用科學的管理和先進的技術為報廢武器彈藥銷毀提供安全保障。他組織編寫了將近12萬字的《報廢彈藥銷毀安全管理制度匯編》,使銷毀安全管理制度更具指導性和操作性。2012年他主編的《民兵報廢彈藥就地銷毀技術指南》,被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楊慶利 趙慶安)